《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高等院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是高等院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是该专业的综合性、引导性课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高等院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快速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综合性教材,简要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与法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态、城市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监测、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设备、城市地下空间环境控制和地下空间工程灾害防护与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各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可以安排为8-24学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高等院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教学,以及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概念、范畴及特征
1.2 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兴起与建设
1.4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1.5 本书内容及其特点简介
本章思考题
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与法规
2.1 概述
2.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研究
2.3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体系与主要内容
2.4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行政策法规概况
2.5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标准体系研究
2.6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风险及灾害应急机制
本章思考题
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3.1 概述
3.2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理论
3.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任务与内容
3.4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编制方法
3.5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管理
本章思考题
第4章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态
4.1 概述
4.2 地下轨道交通
4.3 地下快速交通
4.4 地下停车场
4.5 地下商业街
4.6 地下管网
4.7 地下储藏硐室
4.8 地下人防工程
本章思考题
第5章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设计
5.1 概述
5.2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分类
5.3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设计
5.4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计算
5.5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荷载
5.6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本章思考题
第6章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6.1 概述
6.2 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内容
6.3 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6.4 地下工程施工实例
本章思考题
第7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监测
7.1 概述
7.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监测方法
7.3 施工监控信息反馈技术
本章思考题
第8章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设备
8.1 概述
8.2 明挖法主要设备
8.3 钻爆法施工设备
8.4 机械掘进法施工设备
8.5 盾构法施工设备
本章思考题
第9章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控制
9.1 概述
9.2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9.3 城市地下空间通风空调系统
9.4 城市地下空间噪声控制技术
9.5 城市地下空间采光及照明设计技术
9.6 城市地下空间节能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
本章思考题
第10章 地下空间工程灾害防护与安全技术
10.1 概述
10.2 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
10.3 地下工程自然灾害与防护
10.4 地下空间工程事故与防治措施
10.5 战争灾害
本章思考题
参考文献
1.一元管理模式
当实施一个城市地下工程时,牵涉的面往往很广,尤其是在进行重点地区的地下综合利用中,与之相关的部门非常多。在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与之相关的部门及其职责有(以市为例):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局负责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规划;交通局负责地铁、地下公共停车场等的建设管理;市政局负责道路、隧道、地下立交、地下管线等的建设管理;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人防工程规划、建设、使用与管理;房管局负责地下不动产的登记管理;消防局负责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等。这些部门地位平等、职权独立,由此产生的消极后果就是互不沟通、各自为政,无法满足地下空间利用综合高效、协调发展的需要。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必须构建一元管理模式。
所谓一元管理,通俗讲就是在有着千头万绪的大事业中,有一个组织对这个事业进行统合,作出决策或决定。一元管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原来各个相关部门所具有的权利赋予其中一个部门,例如,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将交通局、规划局、市政局等的相关权利赋予城建局,让城建局统一负责地下空间利用事务(或大部分事务)。这种形式下,统领组织的权利非常大,能很迅速解决问题,但同时暗藏着权力膨胀、权利滥用,进而影响地下空间建设科学性的隐患。在目前各行政机关权利本位观念重,民众权利愈来愈浓的情况下,这种形式不易被采纳。另一种形式是在各个相关组织上设置一个级别更高的常称之为“委员会”的组织。这个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通过会议等形式进行共同研究,共同做出决策或决定。他在级别上一般要高于各个组织,委员会的领导一般是各级政府的正职或副职。更高的级别、首长的威信以及与之伴随的政绩考核成为委员会作用发挥的力量泉源。在这种形式下,虽然会议等的召集、讨论等对决策速度有所影响,但是由于其不太改变现有的权力分配状态,具由首长做主,更易被人接受的性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一项严谨的事业,需要多花时间进行论证、讨论,委员会制速度慢的不足在这里并不构成妨碍。所以,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中,应建构委员会制的一元管理模式。
在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建构一元管理模式要回答一个问题:在哪一级,是在中央还是地方,是在省级还是在市级,还是从上到下一条直线都设置这样的委员会制一元管理模式。虽然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大的发展主要还是发生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在这些大城市应该设置可以称之为地下空间管理委员会的一元管理模式。除此以外的地方,尤其是在小城市,没有设置该委员会的迫切性。由于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状况参差不齐,所以现阶段中央不一定要设置地下空间利用委员会,但是可以在建设部设置相关的部门,对一些具体事务做一些必要的协调。
2.管理主体
因为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涉及的部门太多,所以,在(非统合性)管理主体也很多,虽然建构一元管理模式后,形成了一个统合性的主体,但不改变这些职能本门作为管理主体的地位。在这些主体之下或周围,还存在一些辅佐性的机构或组织,它们对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归属于大管理主体的范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