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从记忆和文化史双重视角入手,考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如何择用荷兰绘画及其背后的思想,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契合与互动。它涉及诸多19世纪重大艺术史家、文学史家、小说家有关“荷兰画派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批评。荷兰画派以太平、殷实、财富及宽容的世俗文化为特征,杂糅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参与集体记忆与共同体文化的建设,而“现实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人性真实”恰恰体现了荷兰画派中普通公民(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而且现实主义小说对荷兰画派的文学阐释和文化记忆也体现这一趋势。本著分上(荷兰画派的流变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荷兰画派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渊源)下(荷兰画派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交融)三编,即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回答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如何利用荷兰绘画来表达英民族怀恋与共同体建设的心理诉求提出小说文本阐释的三层次:文字本身的“自然意义”,文字的再现与模仿;文本分析的“常规意义”,源自某种普遍的因果记忆或逻辑推理,即寓意阐释或隐喻性;文本生产的“文化密码”,图像与文字共同决定民族、时代、阶级、宗教或哲学倾向基本态度的那些根本原则,进而总结和反思小说家运用图像从事写作的文化策略及其文化的创新意义。
罗杰鹦:浙江农林大学英语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外比较艺术”学位点负责人。曾兼任《外国文学研究》匿名评审专家,浙江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为美国耶鲁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从事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研究,澳大利亚北墨尔本应用工程技术学院访问教师。曾入选浙江工业大学第一届中青年学术骨干和第二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曾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C类资助。曾获得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专著一等奖,论文特别奖,曾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曾获校级学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称号。曾获国家社科基金、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省教育厅等立项,曾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新美术》、《思想战线》、《浙江学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曾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主编教材和出版文学译著多部。主要教授《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小说欣赏》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