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话是方言岛方言和濒危方言,更是值得深入发掘的珍贵语言资源。本书用描写法详尽地记录并分析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概况,用历时和共时比较法展示它与中古音的异同,并归纳其语言特点。本书还利用古今文献、结合谱牒及逻辑学原理回应各界对其名称的考证、语言系属的推断以及是否应将它认定为军话的争议,运用计量统计法和年代语言学理论等推测和探讨其形成方式、过程、时间及其与其它方言的关系。书中的主要观点有:大鹏话有其自身特色,由于没有自称和他称,故不宜划归军话;大鹏话的形成与清代兵制及清初“迁海”后粤东客家移民潮的历史关系比较密切,大致在乾隆中叶至咸丰年间成型;它是方言岛,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受到粤东客家话较深程度渗透的深圳本土粤语,因为它只有少数语音规律及特点与客家话相同,核心词汇以粤语为主,语法特点也更接近于粤语;从历时角度来看,它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从共时角度来看,它呈现出了粤、客混合的语言面貌。
丘学强,男,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师从詹伯慧、饶秉才教授。1989年出版专著《妙语方言》(日语版《广东语之风景》)。合著《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广东粤方言概要》获国家及省政府社科成果奖。独著《军话研究》获美国“李方桂语言学论著优等奖”。现担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濒危方言和方言岛”及一般项目“图片上的境外汉语方言研究”负责人,前期成果《汉语方言学大辞典》获广东省和教育部社科一等奖。另还有《交际潮汕话900句》《新时空粤语》等出版。,温育霖,男,深圳大学文学学士、硕士,现任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