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药学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实验室管理》紧密结合医师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要求,注重卫生职业教育医护专业培养标准、规范与职业准入标准要求,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和医护职业性,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卫生职业教育医护专业学生的医护职业综合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教材是依据现阶段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医护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目前卫生职业教育医护专业教育教学具体现状而编写的。在教材内容体系及具体编排形式上突出“核心内容与主干体系”,丰富“知识铺垫与能力过渡”,努力体现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先进性”;“多样性”“层次性”“针对性”;“形象性”“趣味性”“可读性”;“适用性”“实用性”“实践性”等特色。
本教材内容共计十五章,重点介绍正常人体组成与代谢过程中所需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组成、物质代谢(合成与分解)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模拟试题”“典型案例”“教学课件”等多样化的教材编排形式,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图文并茂,以增强生物化学教与学过程的知识性、启发性、层次性、针对性、适用性、可读性、实用性。同时,简要介绍生物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内的新进展、新发现、新成果。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所有参编教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也得到甘肃省酒泉卫生学校、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北京护士学校、江苏省镇江卫生学校、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学校、陕西省咸阳市卫生学校等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在此对以上单位领导和参编教师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现阶段与卫生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教材体系、职教师资、实训设施、教学方法及职教模式建设等环节,尚处于逐步探索、健全完善过程之中,对于教材编写存在的许多不足与缺憾,诚请广大师生及专家在使用和参考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再版修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化学概述
第二节 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简介
第四节 我国科学家对现代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
第五节 生物化学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第六节 生物化学与医学实践
第七节 生物化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 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酶及酶特性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 维生素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五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三节 糖异生
第四节 血糖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二节 ATP的生成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生成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的代谢
第四节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一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二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第三节 氨基酸、糖和脂类在代谢上的联系
第九章 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第三节 DNA的生物合成
第四节 RNA的转录合成
第五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概述
第二节 细胞水平调节
第三节 激素水平的调节
第四节 整体水平的综合调节
第十一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二节 胆汁酸代谢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
第十二章 水和机盐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代谢
第三节 机盐代谢
第四节 水与机盐代谢调节
第五节 钙、磷代谢
第六节 微量元素的代谢
第十三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 红细胞代谢
第十四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
第十五章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酶的特异性
实验二 肝中酮体的生成
实验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赖氏法)
附录 生物化学基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