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城乡教育一体化下如何公平配置基础教育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从全国看,基础教育基本办学条件、高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财政性生均教育经费、生师比等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各地区看,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效应、空间效应和溢出效应,地区经济增长率、财政收入水平、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人口密度、教育从业人口和在校生人口规模等是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量化研究》立足从数量上来分析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以量化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希冀通过量化分析,揭示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克服的障碍,探寻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规律与机制,进而对城乡教育一体化下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对我国社会公众来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则基本上是陌生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从这段内容,我们可以认为,包括普通高中阶段在内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是我国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看。2012年以来,我国各省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开始超过4%。2011年是3.93%,2012年是4.28%,2013-2018年分别为4.16%、4.10%、4.26%、4.22%、4.14%、4.11%。地方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增加,随之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尤其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多媒体教室、生均图书数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等出现大幅提升。
以生均计算机为例。2012年,中部地区小学阶段26人共用一台计算机,至2017年为11人共用一台计算机;西部地区小学阶段2012年20人共用一台计算机,至2017年为8人共用一台计算机;东北地区小学阶段2012年14人共用一台计算机,至2017年为7人共用一台计算机。初中和普通高中阶段变化更大,至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普通高中阶段单台计算机共用人数分别为3人、7人、5人、6人。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基本办学条件差距在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较2012年前明显得到缩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公共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基础教育基本办学条件
第三节 基础教育高学历专任教师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础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小学阶段生均教育经费区域差异
第三节 初中阶段生均教育经费区域差异
第四节 普通高中阶段生均教育经费区域差异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区域效应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基础教育生师比
第三节 基础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区域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空间效应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现状
第三节 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空间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基础教育生均固定资产现状
第三节 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状况
第四节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决策机制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体制分析
第三节 基础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溢出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础教育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附录二 基础教育单台计算机共用人数
附录三 基础教育多媒体教室共用人数
附录四 基础教育生均图书数量
附录五 基础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
附录六 基础教育研究生毕业的专任教师数占比
附录七 基础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
附录八 基础教育生均公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