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人类社会基本的生活单元,社区治理既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的实现场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正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过渡型社区,正在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过渡型社区的形成背景、人员构成、心理认同、价值观念等较为复杂,此类社区在转型为城市社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治理困境。因此,亟须构建一种针对过渡型社区治理的模式和路径,实现社区在“硬件”“软件”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完全地、顺利地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为了深入研究过渡型社区的治理状况和转型情况,《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研究》综合使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展实地调查,按照不同的转型阶段分析过渡型社区的阶段性转型特征、治理表现和治理困境,力求为过渡型社区的有效治理和更好转型提供路径策略。
社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元,社区治理既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的实施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城中村、城郊村必然要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出现大量人口异质性明显、治理模式迥异、治理主体差异较大的过渡型社区。这些过渡型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正在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过渡型社区的形成背景、人员构成、心理认同、价值观念等较为复杂,此类社区在转型为城市社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治理困境。因此,亟须构建一种针对过渡型社区治理的模式和路径,实现社区在“硬件”“软件”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完全地、顺利地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为了深入研究过渡型社区的治理状况和转型情况,本书综合使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银川市三个典型过渡型社区为实地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转型阶段分析其阶段性转型特征、治理表现和治理困境,力求为过渡型社区的有效治理和更好转型提供路径策略。
本书立足于过渡型社区变迁性、过渡性的特征,按照社区位置、社区人口构成、主要治理主体、治理模式、治理状态、转型动力等的变迁,将所选择的银川市三个典型过渡型社区进行转型阶段的划分,深入、透彻地分析过渡型社区在转型初期、转型中期和转型后期的治理状况。分析每一个转型阶段的治理状况时,结合实地调查情况,选择转型阶段的基本情况、治理的主要表现和阶段性治理困境三个主要维度进行论证,诠释过渡型社区在三个转型阶段中经历的社区居民情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公共服务供需、居民参与等方面的变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全面分析过渡型社区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本书为过渡型社区顺利转型为城市社区提供了治理路径。首先,明确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目标——实现过渡型社区转型为成熟的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并轨;其次,在治理思路上,根据每个转型阶段的时期特征和治理困境,使用阶段性、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最后,过渡型社区治理需要完善的制度衔接和制度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供需平衡,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治理手段,厘清治理主体的责任,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在充分满足社区成员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此类社区顺利转型为城市社区,实现真正的城市化。从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来看,社区在每个转型阶段存在治理差异,且社区居民是社区转型中的关键因素,居民的利益诉求、权利意识和参与程度等直接影响社区转型进程及转型效果。因此,过渡型社区治理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治理策略,重视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按照转型阶段的不同,在转型初期、转型中期和转型后期明确治理目标、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模式、细化治理思路,有效解决治理困境,以阶段性转型促进整体性转型,最终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和谐与稳定。
马辉,女,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应急管理。入选宁夏第一届基层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多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现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理论及核心概念界定
一、相关理论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过渡型社区概述
第一节 过渡型社区产生的背景
一、城市化的被动催生
二、某些地方政府的利益推动
三、城乡均衡发展的必经阶段
第二节 过渡型社区的特征
一、环境转换的过渡性
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
第三节 过渡型社区的治理目标
一、实现社区外在要素的转型
二、实现社区内在要素的转型
三、实现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第三章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基于银川典型过渡型社区的调查
一、案例选取的主要考虑
二、所选案例的基本情况
三、三个社区转型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银川过渡型社区的治理现状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一、主要治理主体
三、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
四、居民参与情况
第三节 银川过渡型社区治理现状考察的启示
一、过渡型社区治理存在特殊性
二、过渡型社区不同转型阶段的治理差异
……
第四章 过渡型社区转型初期的治理
第五章 过渡型社区转型中期的治理
第六章 过渡型社区转型后期的治理
第七章 过渡型社区的治理策略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区治理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任务及核心环节。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农村社区因被动失地或拆迁而被安置在城市范围中或城市社区内,由此产生的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过渡型社区不断涌现。这些社区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经历着多重变迁,虽然在空间结构上已和城市社区差别不大,但由于传统农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固有观念的影响、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水平、政府等相关治理主体的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使这类社区并未完全实现转型,由此导致过渡型社区在人口素质、生活观念、公共服务的供给、社会保障程度、公共参与方式等方面和成熟的城市社区相差甚远,实现社区转型举步维艰。过渡型社区出现了社区结构变迁、生活方式变迁、人口构成变迁、居民交往关系变迁等一系列变化,在这样的变迁与转型过程中,过渡型社区遭遇了多重治理困境,面临各种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市场和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过渡型社区这类特殊性社区给予高度关注.确保实现社区转型,为和谐稳定发展服务。在过渡型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明确治理目标即实现社区转型,那么如何实现有效转型?如何解决社区治理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如何通过各个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有效发挥其作用以促进过渡型社区的顺利转型?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书的选题缘由所在。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由传统农村居民聚居社区将要转为现代城市多元主体杂居社区的特殊型社区。这类社区由于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制度不完整、属性不明确、居民自身身份认同差异、生活方式差异、治理主体关注度不够以及职责缺失等,变成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夹心层”,处于“亦城亦乡”的尴尬位置,发展方向和治理状态极不明确。而这一切并未引起公共部门及其他治理主体的足够重视进而使相关问题一直无法彻底得到解决,有关这一话题的学术研究也较为缺乏。目前仅有的一些学术研究只集中于分析此类过渡型社区产生的背景、特征、出现的困境等,研究较为表面化,对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并没有进行实地性的、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以过渡型社区作为实践调研对象,准确把握过渡型社区内在与外在的多重特殊性,关注过渡型社区居民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以实现社区转型为主要目标,发现社区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帮助过渡型社区转型设计一套相对完善、有效的治理路径体系,以期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成果,填补过渡型社区治理研究的学术空白,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系统、有效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