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出版工程·防灾与安全系列:城市防灾与地下空间规划》系统阐述了近些年来城市防灾与地下空间规划涉及的城市灾害与综合防灾、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防灾功能、基于不同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基于不同灾种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规划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城市地下空间防灾的认识,推动学科研究,也有助于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水平。
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密闭、绝热、节能等自然属性,对风灾、地震、外部战争、气体泄漏等外部灾害具备天然的抵抗作用。基于此,人类可以利用地下空间的这些特性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达到降低城市灾损、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目的。同时,由于地下空间的环境封闭、方向识别性差、逃生救援困难,以及易于洪水涌入等特点,内部一旦发生火灾、水灾、恐怖袭击等灾害事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及巨大的社会影响。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如何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内部安全,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应对城市灾害,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成为城市防灾领域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本书系统阐述了近些年来城市防灾与地下空间规划涉及的城市灾害与综合防灾、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防灾功能、基于不同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基于不同灾种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规划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城市地下空间防灾的认识,推动学科研究,也有助于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水平。
本书得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城镇群空间规划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编号:2012BAJ15B00)子课题———城镇群高密度空间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212BAJ15B03),以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2R232)等课题的支持;也得到了同济大学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在此谨表谢意。同时感谢同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发行的大力支持。
由于著者水平有限,书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商榷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 者
2014年3月于同济园
戴慎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规划师、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主要出版作品:《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等。主要研究成果:围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综合防灾,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完成全国博士学科点基金《城市安全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20050247039)、全国博士后基金《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研究》(2005040066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小城市和县城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研究》等。
赫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理论及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参与《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分层规划研究》(2006—2007)、《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2007—2008)等研究。
总序
前言
绪论
1.1 概述
1.2 城市地下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2.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史概述
1.2.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性
1.3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概况
1.3.1 国内外利用地下空间防御城市灾害的研究进展概况
1.3.2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内部防灾研究进展概况
1.4 我国城市防灾与地下空间规划研究需求
1.4.1 我国城市防灾与地下空间规划研究的关键问题
1.4.2 本书研究的关键问题
2 城市灾害与综合防灾
2.1 城市灾害种类与特性
2.1.1 灾害范畴
2.1.2 城市主要灾害种类
2.1.3 城市灾害特性
2.2 城市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2.2.1 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2.2.2 直接灾损与间接灾损
2.3 城市防灾的范畴与任务
2.3.1 城市防灾的范畴
2.3.2 城市防灾目标与任务
2.4 城市综合防灾
2.4.1 城市综合防灾范畴
2.4.2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构成
2.4.3 城市综合防灾的主要系统
2.5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2.5.1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范畴
2.5.2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
2.5.3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内容
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防灾功能
3.1 城市地下空间的范畴
3.1.1 城市地下空间的概念
3.1.2 城市地下空间的属性
3.2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分类与规划范畴
3.2.1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分类
3.2.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范畴
3.3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功能
3.3.1 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灾害的类型
3.3.2 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灾害的特性
3.3.3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
3.3.4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功能
4 不同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4.1 城市防灾的基础理论
4.1.1 灾害的基本构成
4.1.2 灾害要素的作用机制
4.1.3 城市防灾基本原理
4.2 不同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内容
4.2.1 都市区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内容
4.2.2 中心城区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内容
4.2.3 居住社区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内容
4.2.4 不同层面防灾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
4.3 都市区避灾减灾相关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关键要点
4.3.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避灾减灾策略的关系
4.3.2 既有的城市地下空间规模预测方法
4.3.3 基于实证的定量模型预测方法
4.4 中心城区防灾减灾相关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关键要点
4.4.1 减灾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4.4.2 城市地下空间的减灾性能
4.4.3 减灾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结构模型
4.5 居住社区减灾救灾相关的地下空间规划关键要点
4.5.1 居住社区减灾救灾能力评估模型
4.5.2 居住社区提升减灾救灾能力的方法
4.5.3 居住社区减灾救灾的地下空间规划要素与指标
5 不同灾种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规划
5.1 城市地下空问的灾害概况与灾因
5.1.1 城市地下空间的火灾概况与灾因
5.1.2 城市地下空间的水灾概况与灾因
5.1.3 城市地下空间的恐怖袭击概况与特点
5.2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灾规划
5.2.1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灾的对策
5.2.2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灾规划原则
5.2.3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灾规划的主要内容
5.3 城市地下空问防水灾规划
5.3.1 城市地下空间防水灾的对策
5.3.2 城市地下空间防水灾规划原则
5.3.3 城市地下空间防水灾规划的主要内容
5.4 城市地下空间应对恐怖袭击规划
5.4.1 城市地下空间应对恐怖袭击的对策
5.4.2 城市地下空间应对恐怖袭击的规划原则
5.4.3 城市地下空间应对恐怖袭击规划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