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一书对新出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讲解,从制度的整体情况、制度包含的五大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角度全方面地阐述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和核算的差别,以及行政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总论,主要介绍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背景、基本内容、新旧行政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变化与衔接;第二章至第七章为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实务,按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顺序结合具体例题讲解了各个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的确认、计量、记录方法、账务处理与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与衔接;第八章为行政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介绍了行政单位会计报告构成、编制、分析方法以及新旧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变化。
市场上第一本深度解读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专业图书。
融会贯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
学准则,用准则的一本规范性读物。
本书向你展示:
★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
★ 结合实际案例,细节、深度、多视角,讲解《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详细要求。
★ 2014年以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新变化。
行政单位作为管理国家行政、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机构,其行使的是对社会经济的行政管理职能,从事的活动较一般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因此,行政单位对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行政单位发生的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会计核算犹如对行政单位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是行政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不断完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颁布于1998年,其对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逐步深入推进,原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修订。同时,为了加强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已经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1998年版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近日发布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制度》),新制度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对新出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全方面解读。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编委会由中央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等多所财经院校的会计学专家组成,旨在更好的研究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我国企业会计实践的和谐发展。
本编委会成立以来,先后在北京、西安等地进行了多次理论探讨,形成了多项阶段性成果,对于我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产生了应有的推动效果。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是我们近年来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希望能对宣传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完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发挥良好的作用。
第一章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介绍
第一节行政单位会计基本框架
一、行政单位会计适用范围
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
三、行政单位会计基本假设
四、行政单位会计基本要素
五、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六、行政单位会计记账方法
七、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八、行政单位会计科目
第二节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背景
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必要性
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过程
第三节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比
一、总体对比情况
二、制度具体对比情况
三、新旧制度的转换与衔接
第二章资产
第一节资产概述
一、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二、资产管理的规定
三、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报
四、资产类会计科目
第二节库存现金
一、库存现金管理的规定
二、库存现金科目的设置
三、库存现金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管理的规定
二、银行存款科目的设置
三、银行存款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定义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设置
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会计核算
第五节财政应返还额度
一、财政应返还额度的定义
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设置
三、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会计核算
第六节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
二、预付账款
三、其他应收款
第七节存货
一、存货的定义与确认
二、存货科目的设置
三、存货的会计核算
第八节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内容
二、固定资产核算基本方法
三、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第九节在建工程
一、在建工程的定义与确认
二、在建工程科目的设置
三、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第十节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确认
二、无形资产科目的设置
三、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第十一节其他资产
一、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政府储备物资
三、公共基础设施
四、受托代理资产
第十二节新旧制度资产核算的变化
一、新旧制度资产核算会计科目的变化
二、资产类会计科目新旧制度的衔接
第三章负债
第一节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定义与分类
二、负债管理的规定
三、负债的确认、计量和列报
四、负债类会计科目
第二节应缴财政款
一、应缴财政款的定义与确认
二、应缴财政款科目的设置
三、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应缴税费
一、应缴税费的定义与确认
二、应缴税费科目的设置
三、应缴税费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应付职工薪酬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定义与确认
二、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设置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第五节应付及暂存款项
一、应付账款
二、其他应付款
第六节应付政府补贴款
一、应付政府补贴款的定义与确认
二、应付政府补贴款科目的设置
三、应付政府补贴款的会计核算
第七节长期应付款
一、长期应付款的定义与确认
二、长期应付款科目的设置
三、长期应付款的会计核算
第八节受托代理负债
一、受托代理负债的定义与确认
二、受托代理负债科目的设置
三、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第九节新旧制度负债核算的变化
一、新旧制度负债核算会计科目的变化
二、负债类会计科目新旧制度的衔接
第四章收入
第一节收入概述
一、收入的定义与分类
二、行政单位收入管理的规定
三、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四、收入类会计科目
第二节财政拨款收入
一、财政拨款收入的定义与范围
二、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的设置
三、财政拨款收入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其他收入
一、其他收入的定义与范围
二、其他收入科目的设置
三、其他收入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新旧制度收入核算的变化
一、新旧制度收入核算会计科目的变化
二、收入类会计科目新旧制度的衔接
第五章支出
第一节支出概述
一、支出的定义与分类
二、行政单位支出管理的规定
三、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四、支出类会计科目
第二节经费支出
一、经费支出的定义与范围
二、经费支出科目的设置
三、经费支出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拨出经费
一、拨出经费的定义与范围
二、拨出经费科目的设置
三、拨出经费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新旧制度支出核算的变化
一、新旧制度支出核算会计科目的变化
二、支出类会计科目新旧制度的衔接
第六章净资产
第一节净资产概述
一、净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二、净资产类会计科目
第二节财政拨款结转
一、财政拨款结转的定义与范围
二、财政拨款结转科目的设置
三、财政拨款结转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财政拨款结余
一、财政拨款结余的定义与范围
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的设置
三、财政拨款结余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一、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定义
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的设置
三、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
第五节资产基金
一、资产基金的定义与范围
二、资产基金科目的设置
三、资产基金的会计核算
第六节待偿债净资产
一、待偿债净资产的定义与范围
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的设置
三、待偿债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第七节新旧制度净资产核算的变化
一、新旧制度净资产核算会计科目的变化
二、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新旧制度的衔接
第七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一、财务报表的定义和分类
二、财务报表编制的规定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说明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示例
第三节收入支出表
一、收入支出表概述
二、收入支出表的格式
三、收入支出表的编制说明
四、收入支出表的编制示例
第四节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一、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概述
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的格式
三、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的编制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的编制示例
第五节附注与财务分析
一、附注
二、财务分析
第六节新旧制度财务报表的变化
一、新旧制度财务报表的变化
二、财务报表新旧制度的衔接
附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主要参考资料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第一章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介绍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由于行政单位行使对社会经济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其从事的经济活动相对于一般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形成会计领域的一个特殊重要分支。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财政部对1998年版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
第一节行政单位会计基本框架
行政单位会计属于会计的一个分支,因此其符合会计的基本定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同时,由于服务对象区别于其他种类会计,行政单位会计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是指各级行政党派、政协机关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以提高社会效益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会计的基本框架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分录的处理,本节主要拟针对行政单位会计的基本框架进行阐述,包括行政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核算目标、基本假设、基本要素、核算基础、记账方法,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科目的设置等内容。
一、行政单位会计适用范围
行政单位会计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此处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