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研究
定 价:¥98
中 教 价:¥98.00 (10.00折)
库 存 数: 0
本书根据游憩资源分布“不平衡”现象得出城市公园的“社交功能”“游憩体验”“人文价值”三个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著名的规划学者梁鹤年教授“城市人”理论的“自存—共存”平衡价值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人事时空”四维度要素作为方法依据,提出针对城市公园的游憩行为理论结构假设,进而提出“游憩网”理论。“游憩网”理论是基于空间资源平衡的原则,坚持实现城市公园人文价值、社交功能、游憩功能体验三个价值取向的城市公园规划理论。为了验证该理论的结构假设,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并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任逸,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同济大学CAUP国际博士生院研修生,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2006年以来参加工业设计、产品包装、室内设计、景观与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比赛获奖12次;参与实际工程项目17次。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3项;主持厅级课题1项,参与5项;发表论文5篇,核心论文2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概念、方法与框架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构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城市人”理论
一、理论定义
二、“城市人”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三、“城市人”理论的哲学观
四、“城市人”理论的方法结构
五、“城市人”理论的价值观
第二节 游憩行为研究
一、 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游憩行为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
第三节 基于游憩模式的规划思路构想
第四节 游憩相关理论
一、游憩空间理论
二、游憩需求理论
三、游憩机会谱理论
第五节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一、主要贡献
二、不足之处
第三章 游憩行为理论假设
第一节 游憩行为的现象与因果分析
一、游憩行为的“脱域性”
二、游憩行为的“依赖性”
三、游憩行为的“随机性”
四、游憩行为的“动机产生”与“限制因素”
第二节 游憩行为理论结构假设分析
一、假设条件分析
二、游憩行为的“自存/共存”理论假设
三、游憩行为与“人事时空”的因果结构假设
第四章 空间格局研究与 调查
第一节 空间格局研究
一、划定研究界限
二、城市公园选取
三、城市公园分类
四、城市公园与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五、城市公园分布的区际差异
六、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七、城市公园游憩资源点分布格局
八、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