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著, 是一部集中反映文学艺术商品化及新闻界黑幕的小说, 也是《人间喜剧》中最有深度, 也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杰作之一。小说通过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的遭遇,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整整一代青年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指出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胜利, 必然出现人与人之间竟争角逐的局面, 由此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首首个人奋斗的诗篇, 一出出理想破灭的悲剧。
巴尔扎克 (1799-1850),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郑永慧 (1918-2012), 原名郑永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翻译家。
第一部 两诗人
一 一家外省印刷所
二 德·巴热东夫人
三 客厅里的夜晚,河边的夜晚
四 外省的爱情风波
第二部 一个外省伟人在巴黎
一 巴黎的第一批果实
二 弗利科托饭店
三 两种不同的书店老板
四 第一个朋友
五 小团体
六 贫穷的花朵
七 报馆的外表
八 十四行诗
九 忠告
十 第三种书店老板
十一 木廊商场
十二 一家书店的外表
十三 第四种书店老板
十四 后台
十五 药商的用处
十六 科拉莉
十七 小报是怎样编的
十八 夜宵
十九 女演员的住家
二十 最后一次访问小团结体
二十一 另一种记者
二十二 靴子对私生活的影响
二十三 报纸的秘密
二十四 又是多利亚
二十五 锋芒初现
二十六 出版商拜访作家
二十七 出尔反尔的技术
二十八 报纸的威风与屈辱
二十九 戏剧作家的钱庄老板
三十 新闻记者的洗礼
三十一 上流社会
三十二 寻欢作乐的人
三十三 第五种书店老板
三十四 敲诈勒索
三十五 贴现商
三十六 转移阵地
三十七 弄神捣鬼
三十八 致命的一周
三十九 一文不名
四十 告别
第三部 发明家的痛苦
第一部 两诗人
一 家外省印刷所
在本书故事开始的时候,外省的小印刷所还没有使用斯坦厄普印刷机①和油墨滚筒的。昂古莱姆小城虽然以造纸业出名,而且同巴黎的活版印刷业关系密切,却始终用的是木印刷机,这就使我们的语言里多了一句俏皮话:把印刷叫做“使印刷机叽嘎地响”。到了今天,这句话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落后的印刷所还在使用皮制的“盖子”,上面蘸满了油墨,让印刷工人涂擦在铅字上。那块活动的托盘,是用来装载摆满铅字的模子的。印刷的纸张就铺在上面。托盘还是石头造的,难怪被人称为“大理石”。时至今日,新式的机动印刷机已经使人忘记了这些老式印刷机。这些老机器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也为埃尔泽维、普兰腾、阿尔德、迪多等印刷商出版过许多精美的书籍。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这些老式工具,因为热罗姆-尼古拉?塞夏热爱这些老古董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它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小故事中也相当重要。
这个塞夏过去是个掌车工。在印刷业的行话里,排字工人称掌车工为“熊”。他们来回走动,从油墨桌到印刷机,又从印刷机回到油墨桌,很像关在笼子里的熊在走动,这大概就是他们得到这个绰号的原因。作为报答,“熊”也称排字工人为“猴子”,因为这些先生们不停地在一百五十二个小格子里拣铅字。到了悲惨的一七九三年,塞夏约有五十岁,已经结了婚。那年的大征兵由于塞夏已经上了年纪,又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