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明远通识文库之一,是四川大学多位专家学者联手为广大青年读者编写的通识教育读本。全书以诺贝尔化学奖为经线,以日常生活化学品为纬线,带领读者徜祥化学的海洋,去了解诺贝尔化学奖中的趣事,去探寻化学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读者感受科学的魅力,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提高生活能力,同时也更客观、更公正地看待化学。
书中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涉及的清洁、保湿、防晒、色素、食品添加剂、显示与照明、高分子材料等十一个主题,以一讲一个主题的方式展开。在每一讲中,我们都是从诺贝尔奖的相关成果出发,去探究其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相关产品的成分和功效。我们期望以这样的方式,打消读者对化学的恐惧,建立对科学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了解日常高频使用的化学知识,提高科学选用它们的能力,进而打开美好生活的大门。
“我们恨化学!我们恨化
学!我们恨化学!”在某知
名电视平台上播出的化妆品
广告中,这一声高过一声的
洗脑式控诉,曾令科学界为
之震惊!
尽管人类已然进入21世
纪,然而社会上依然广泛流
传着对化学的偏见。在许多
人眼里,“化学的”或者“合
成的”即是“糟糕”的代名词
。提及化学,他们脑海里第
一时间跳出的是农药残留、
化肥滥用、食品问题、白色
污染、空气污染……
难道化学真的是全部“有
毒有害”的罪魁祸首?
毋庸置疑,由于对物质
认知不充分或使用不当,以
及一些非化学因素,我们身
边确实存在一些化学品的环
境污染、使用安全等问题。
但我们的生活已绝无可能离
开化学,哪怕只是一秒钟。
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化学
已经无处不在,给世界带来
了巨大改变。
了解化学,刻不容缓!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
《从殿堂到生活:化学诺奖
与日常世界》,旨在以诺贝
尔化学奖为经线,以日常生
活化学品为纬线,带领读者
徜徉化学的海洋,去了解诺
贝尔化学奖中的趣事,去探
寻化学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
的作用,从而使读者感受科
学的魅力,理解科技与生活
的关系,进而提高生活能力
,同时也更客观、更公正地
看待化学。
本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
最常涉及的清洁、保湿、防
晒、色素、食品添加剂、显
示与照明、高分子材料等十
一个主题,以一讲一个主题
的方式展开讨论。在每一讲
中,我们都是从诺贝尔奖的
相关成果出发,去探究其原
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相关产品的成分和功
效。我们期望以这样的方式
,打消读者对化学的恐惧,
建立对科学的信心,更重要
的是了解日常高频使用的化
学知识,提高科学选用它们
的能力,进而打开美好生活
的大门。
本书的编写工作由四川
大学化学通识课程“从殿堂
到生活:化学诺奖与日常世
界”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
其中第一到第六讲由黄艳编
写,第七讲由吴迪编写,第
八讲由曾维才编写,第九讲
由卢志云编写,第十讲和十
一讲由徐世美编写。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
到了四川大学教务处以及通
识课程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
和指导。此外,四川大学
2019级动画专业的王晓琪
同学为本书制作了部分精美
图片,2019级研究生易雪
玲,2020级本科生崔艺、
李彦妮、廖怡、代盈盈、徐
潇、郑安琪和卓钰昕为本书
提供了全部或部分的阅读意
见。正是这些反馈,激励我
们提高本书的质量和可阅读
性,同时减少错误。在此,
作者向他们致以最诚挚和最
衷心的感谢。
感谢四川大学出版社优
秀的编辑团队,正是他们的
细心、热心和认真,使本书
得以顺利并成功出版。
感谢家人的支持,本书
底色的温暖或许有一缕来自
那些相伴夜晚里书房中暖暖
的灯光。
感谢广大读者厚爱,欢
迎批评指正!
作者
2020年12月
黄艳,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高分子/有机小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电子化学品(锡膏、助焊剂、UV油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青年基金和四川省应用基础、粤港招标重点突破项目等多个项目,其中粤港招标重点突破项目获广东省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