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研究建筑产品生产成果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科学关系和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区域性较强等特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还是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本书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13〕44号)、《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营改增”政策,融入前沿的造价信息,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为重点编写而成。
本书共十章,系统介绍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的内涵和编制方法,详细阐述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量的编制步骤和审查,具体介绍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量方法。为了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书中随章节列举了大量习题,并在后一章给出了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具体实例。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翔实,对建筑工程计价中使用的概念、原理,各种费用的分类、组成,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等均做了明确的解释和系统的介绍;本书时效性和适用性较强,编写中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行业新规,尽力做到介绍工程估价领域的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的政策法规和一线知识;为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编写中以典型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力求新颖,追求真实工程情境,设计案例时以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使学生就业时很好地实现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
本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乾任主编,李卢燕、王莉任副主编。各章编写分工如下:第1、9章由王婉莹编写,第2章由武乾、李卢燕编写,第3章由王桃、武乾编写,第4、7章由李卢燕编写,第5章由李晨编写,第6章由武乾、李晨编写,第8章由武乾、王莉编写,第10章由王楠、武乾编写。
本书编写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节能导向的旧工业建筑功能转型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678479)的支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本书编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及资料的提供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我们爱读书”网(www.ibook4us.com)免费注册并浏览,或者发邮件至husttujian 163.com免费索取。
本书编者力图向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和其他工程类专业的老师、同学,以及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本理论丰富、注重实践的教材,但限于学识、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第3章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知识点
本章介绍了建筑工程定额的概念,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及投资估算指标的概念、编制原理及编制依据。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概念、特性和作用,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和方法,熟悉企业定额、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的概念、编制原理及编制依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
施工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预算定额的概念及作用;预算定额中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的概念及其确定,以及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的概念及其确定;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预算定额中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的确定,以及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的确定;单位估价表的编制;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的应用。
3.1建筑工程定额概述
3.1.1定额的产生和发展
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完成某一工程项目或结构构件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消耗量,是随着施工对象、施工方式和施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建筑工程定额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单位产品上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的规定额度。它除了规定各种资源和资金的消耗量外,还规定了应完成的工作内容、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定额作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施工、决定分配的工具,主要作用表现为:它是建设系统作为计划管理、宏观调控、确定工程造价、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尺度,是总结、分析和改进施工方法的重要手段。它属于生产消费定额的性质。这种规定的数量额度所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完成工程建设中的某项产品与各种生产消费之间特有的数量管理。
尽管管理科学在不断发展,但它仍然离不开定额。没有定额提供可靠的基本管理数据,任何好的管理和手段也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所以,定额虽然是科学管理发展初期的产物,但它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占有主要地位。定额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产物,也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社会物质生产的不同部门,定额的含义不尽相同。建筑工程定额是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建筑安装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例如,砌10 m3砖的基础消耗:人工11.790工日,标准砖5 236块,M10水泥砂浆2.360 m3,水2.5 m3,200 L灰浆搅拌机0.393台班。
我国建筑工程定额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分散到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发展过程,现已逐步完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了将定额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国家相继编制了一系列定额。1955年原劳动部和原建筑工程部联合第一次编制了《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1962年、1966年原建筑工程部先后两次修订并颁发了《全国建筑安装统一劳动定额》;“文革”期间定额管理制度被取消;“文革”后,国家主管部门为恢复和加强定额工作,1979年编制并颁发了《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在此基础上各地区编制了本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定额》;1985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制颁发了《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1994年原劳动部和原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建筑装饰工程劳动定额》;1995年12月15日,原建设部颁发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工程)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1997年原劳动部和原建设部发布了《市政工程劳动定额》;2003年建设部颁发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2008年建设部颁发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2009年1月8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查批准,以人社部发〔2009〕10号文件联合发布了《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自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Chapter 3第3章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随着工程预算制度的建立,1955年原建筑工程部编制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57年国家建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颁发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之后国家建委通知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1981年国家建委组织编制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各地区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1985年先后编制了适合本地区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95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2002年颁布了《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06年发布了《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基础定额》。2003年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各地区一般仍有其预算定额或消耗量定额,它们依然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之一。2013年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使建筑产品的计价模式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使定额成为生产、分配和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
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与管理是工程计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它对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2建筑工程定额的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是建筑工程中各类定额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定额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对它进行科学的分类。
1.按生产要素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按其生产要素分类,可分为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消耗定额,如图31所示。
图31建筑工程定额按生产要素分类
1)劳动消耗定额
劳动消耗定额简称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规定的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为了便于综合和核算,劳动定额大多采用工作时间消耗量来计算劳动消耗的数量。劳动定额根据表达公式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
2)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是指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燃料动力等资源的数量标准。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燃料,以及水、电等动力资源的统称。材料作为劳动对象构成工程的实体,需用数量很大,种类很多。所以,材料消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和工程成本。
3)机械消耗定额
机械消耗定额又称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机械消耗定额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机械时间定额和机械产量定额。
2.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可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等,如图32所示。
图32建筑工程定额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1)施工定额
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工序作为研究对象,为表示生产产品数量与生产要素消耗综合关系而编制的定额。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和加强管理而在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属于企业定额的性质。为了适应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施工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按平均先进水平制订的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施工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中分项细、定额子目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工程建设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
施工定额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主要作为编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施工作业计划,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及结算计件工资或计量奖励工资等的依据,同时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2)预算定额
预算定额是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各个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的定额。预算定额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计价性定额。从编制程序上看,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的,同时它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
预算定额是在编制施工图预算阶段,计算工程造价和计算工程中所需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数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是确定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也可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财务计划的依据。
3)概算定额
概算定额是以扩大的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的,是计算和确定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所使用的定额,也是一种计价定额。从编制程序上看,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综合扩大而成的,每一综合分项概算定额都包含了数项预算定额的内容。概算定额的内容也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三个组成部分。
概算定额是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时,计算和确定工程概算造价,计算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所使用的定额,是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依据。
4)概算指标
概算指标是概算定额的扩大与合并,它是以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对象,以更为扩大的计量单位来编制的。概算指标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三个基本部分,同时还列出了各结构分部的工程量及单位建筑工程的造价,是一种计价指标。概算指标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计算和确定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造价,计算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时所采用的一种指标,是编制年度任务计划、建设计划的参考,也是编制投资估算指标的依据。
5)投资估算指标
投资估算指标是以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项目为对象,根据历史形成的预决算资料编制的一种指标,内容一般可分为建设项目综合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和单位工程指标三个层次。
投资估算指标也是一种计价指标,它是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定额。
上述各种定额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参见表31。
3.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类,可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方统一定额、企业定额和补充定额,如图3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