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规划教材》集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实效性于一体,详尽阐释跨国公司如何成为国际资本,技术,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主角,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如何致胜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战略,切实建议如何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尽展民族尊严和国家实力,教师必备,学生首选。
林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深教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理事研究员,跨国公司研究会理事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讲学,是联合国贸发会召开的有关跨国并购和国际投资问题专家会议的惟一中国专家代表。长期从事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国内率先开设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课程。撰写和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跨国公司导论》、《当代跨国公司论》、《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国际贸易》等,参与编写《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发表有关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问题的论文数十篇。
林在志,律师英国西盟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际石油谈判者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Negotiator)成员、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和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分别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具有中国律师执业资格,并持有英格兰及威尔士和美国纽约州的律师执照。曾在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北京、上海、香港和伦敦办公室工作十余年。成功地为国内外企业(中国大、中型企业和国外跨国公词)在国际企业并购、国际项目投资与融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投资领域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主要论著有《公司反收购法律研究》.《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法律风险和防范》、《网络时代的格式合同》及《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
第一章 跨国公司概述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经营特征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二章 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宏观环境
第一节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国际资本运作与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国外直接投资概述
第二节 国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国际合资经营企业
第四节 国外证券投资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四章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选择与决策
第一节 国外投资环境的分析与决策
第二节 国外投资环境的评估
第三节 国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四节 国外投资保证与保险制度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与转移价格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管理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管理
第三节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经济利益
第四节 各国政府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管理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六章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与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让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贸易
第四节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与支付
第五节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的签约与履约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七章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策略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联盟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策略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管理
第五节 跨国公司的产品策略
第六节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八章 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价格策略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促销决策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调研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九章 跨国公司的资金财务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融资管理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
第五节 跨国公司的税收管理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十章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内部化理论
第四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五节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的政策管理
第一节 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调控
第二节 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调控
第三节 母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调控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调控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之路——“走出去”战略
第一节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战略
第二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
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教训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一、跨国并购当地企业
(一)跨国并购的业务操作
1.跨国并购的含义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and Acquisition(M&A)]是指一国企业通过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获得对别国企业控制权的一种跨国的经济行为。它可以实现资产转让、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并购的关键是控制当地企业的产权。产权是指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财产支配权、处置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等。财产的转移要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1)并购的原因
公司进行跨国兼并和收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建立在公司全球战略的基础上,考虑所有可能影响并购的因素和结果。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原因不一而同,主要有:①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②提高市场占有率,打击竞争对手;③进入国际市场,深化全球化经营;④获得先进技术和经营经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⑤保障资源供应,尤其是稀缺资源,保证公司持续发展。
并购的关键是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一家企业收购兼并另一家企业,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也就是接管(Takeover),达到企业经营权转移的目的。在公司并购过程中,买方即收购者,是“进攻性公司”;而卖方即被收购者,是“目标公司”。
(2)并购对象的类型
并购作为公司买卖行为,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种:资产并购(Asset Acquisition)和股权并购(Stock Acquisition)。通常并购是股权并购,就是一家公司通过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在外的股份或认购目标公司发行的新股等方式进行投资。从理论上讲,收购者取得目标公司51%的股份,就取得了对目标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可直接对目标公司的业务行使决策权。在实践中,如果目标公司的股份很分散,收购者可能只需要拥有目标公司20%甚至更少的股份,就能以最大股东的身份进驻董事会,取得控制权。
2.跨国并购的类型
跨国并购又可细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
(1)横向并购(Horizontal M&A)是指通过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并购组成横向托拉斯,集中同行业的资本,并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控制力。这种并购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生产规模扩大和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则因为并购造成垄断,降低了市场竞争程度,企业从而可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纵向并购(Vertical M&A)是指被并购企业的产品处于并购企业的上游或下游,是前后生产工序或生产与销售环节之间,为使企业整个过程畅通,投资并购该企业,实现对它的控制权。这种并购的作用在于:第一,通过并购实现生产一体化或生产销售一体化,有助于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减少中间环节,节省销售费用;第二,并购加强了垄断,降低市场竞争程度,有助于提高利润。。(3)混合并购(Mixed M&A)是指并购各方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它们之间没有特别的工序、生产、技术联系,进行这种并购的目的是谋求生产经营的多样化,降低经营风险。
3.实施跨国并购应具备的条件
国际并购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市场上有可供收买的对象,二是企业有收买他人企业的实力。
(1)实施并购的企业外部条件
①企业的竞争法则决定,许多部门的企业难逃有生有灭的客观规律支配。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不善.使得一部分企业步履艰难,回天无力,濒临倒闭,企业倒闭为国际并购创造了客观条件。
②国际并购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在产业结构优化中,优胜劣汰,经营业绩优良的跨国公司,其生产规模的扩大、技术档次的提高、生产投入的增加都离不开全球资源的供应,同时,产品的销售要面向世界各地市场。因此,大公司只得依靠国际收购,实现“全球化公司”的目标。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政府普遍实行优惠的外资政策,客观上对国际并购浪潮推波助澜。政府的优惠政策包括:废除任意没收的产权法,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经营秩序;具有稳定的货币和金融制度;鼓励企业私有化等。
(2)实施国际并购必须具备的企业内部实力
①按国家而论,通常中等发达国家就具备资本输出的条件,可以进行国际并购业务。就企业而论,至少要有5:1的收购资本,即并购企业是被并购企业经济实力的5倍。一般说来,此比例越高,实力越强,越能顺利实现并购业务,否则难以承受并购后的重负。
②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并购资金可以由两种途径获取:一是公开并购,即收购企业用自有资金按高于股市的价格收购对方企业有表决权的股份。如果自有资金不足,还可以用被并购的企业的资产作抵押,从银行筹集所需的款项。二是杠杆并购。并购企业凭借其资信,事先私下设立一个虚拟公司,然后由该公司出面向银行借款,或自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是一种利用杠杆的原理以小取大、以少量自有资本(一般为5%~15%)借用他人的巨额资本的办法,即用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85%-95%)来收购他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