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原书第2版·典藏版) [美]乔恩·科尔科
定 价:¥69
中 教 价:¥41.40 (6.00折)
库 存 数: 46
本书由交互设计领域的思想领袖Jon Kolko所著,是交互设计领域的里程碑之作。本书完美地将当代设计理论和研究成果融入交互设计实践中,将对交互设计的阐释和分析推向了新的高度。本书重点阐释了对交互设计领域的理解和洞察,以及人与科技之间的联系。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实现对设计师的教化,帮助设计师教化商业人士,同时确立交互设计在商业领域中的地位。本书不但探讨了经济局面的变化、互联性的增强和全球化的科技普及如何影响针对人类行为的设计活动和设计本身,而且对交互设计的定义进行了更好的阐释,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其一,交互设计涉及的各个知识层面;其二,交互设计作为以人为本的学科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其三,交互设计师在实践当中获得的经验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此外,本书还讨论了(设计)语言、观点和话术在产品、服务和系统的设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介绍了交互设计师处理关乎行为和时间的复杂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构造大量的数据、考察用户、尝试为随时间不断演化的人类行为提供支持等。
·交互设计领域的扛鼎之作,交互设计领域思想领域多年经验结晶·完美地将当代设计理论和研究成果融入交互设计实践中,将对交互设计的阐述和分析推向了新的高度,为整个领域带来了极具号召力的观点。
译 者 序关于本书本书的要义作者已经阐述得足够清楚,这里不再赘述。翻译是阅读、解读和转述的过程,因此,译完本书之后,我不但是译者,还成了斤斤计较、咬文嚼字的读者。最想说的不是作为译者的译后感,而是作为读者的读后感。本书的特点,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点。其一,气势恢宏,让人将大局观尽收眼底。作者以其丰富的经验、惊人的洞察力和归纳能力对交互设计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透视和反思,在设计这一大主题之下将多个相关领域中的概念、理论和实践经验串联起来,让人读后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和勇于把握大局观的气魄。其二,旁征博引,让人大开眼界。任何领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的交叉不可避免。作者旁征博引,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中的概念、思想、人物和观点拿出来对比、类比、举例和批评,努力把设计范畴内各种相关信息在最恰当的时机展现给读者,一方面放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另一方面又谨慎地用自己的观点来引导读者。其结果就是,读者被给予了足够丰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可以与作者站在相同的高度,共同探讨设计的本质。其三,观点鲜明,铿锵有力。对于设计,作者抱有更崇高的理想和愿景。作者在无情地批判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同时,用有说服力的论点和强烈的感情向读者高声呐喊:设计的抱负不应限于表面的浮华和花里胡哨的时尚。设计能够,也应该做得更多,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设计师肩负着极其巨大的责任。作者的大局观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高瞻远瞩。作者的旁征博引给了我们更多的阅读线索(比如我情不自禁地把作者引用过的Citizen Designer和Cradle to Cradle等书找来研读,且受益匪浅),并教会我们思辨地看待事物。作者的鲜明观点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为我们指明了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作为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还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作者都通过本书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智慧和思辨能力。作为被作者的观点深深吸引的译者,我强烈推荐本书读者持续关注作者发表的文章(通常发表在wwwjonkolkocom和 wwwac4dcom上,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业内期刊Interactions Magazine),并阅读作者的其他著作(Exposing the Magic of Design: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Methods and Theory of Synthesis以及Wicked Problems, Problems Worth Solving: A Handbook and A Call to Action)。因为设计无处不在,所以本书越发显得价值巨大,值得任何涉猎设计领域的人士阅读。致谢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给了我翻译这本佳作的机会,我非常珍惜。感谢各位编辑对我的鼎力支持,这本译作的精彩理所当然有你们的贡献和功劳。感谢我的爱人于沛娟支持我接下翻译工作,容忍我在翻译期间放弃了本可以伴她左右的业余时间。她的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交流与反馈信、达、雅是翻译工作至高无上的境界,也是我努力实现的目标,然而限于翻译能力与水平,我对原书内容的理解、解读和翻译难免会有疏漏与错误。勘误和改进是译者的责任和义务。我期待与读者进行交流,渴望获得您的反馈。toidbookcn@gmailcom 和 toibookcn@gmailcom 是专门为本书设立的电子邮箱,欢迎您把任何对本书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发送至此。weibocom/kingofark是我的微博,noahark@gmailcom 是我的个人电子邮箱,我很乐意与您进行交流。另外,我还在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jonkolko/ 上负责本书的勘误和改进工作,也欢迎您参与小组的讨论。方舟(K][NGofARK)引言这是一本旨在审视交互设计理论并推进其发展的专业书籍。在探讨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的现有书籍中,有一部分探讨的是设计在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中的角色。人机交互是一个被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所限定的领域,因而这些书籍在描述设计的本质时,经常将其与屏幕上的用户界面设计联系在一起或者强调界面上出现的特定元素,或者检视创建界面的最佳实践、启示和指导原则。这类书籍频繁出现在教授计算机科学的院校里,被作为教科书使用,供有兴趣了解人类行为及其影响的工科学生研习。另外一些探讨设计本质的书籍则关注作为二维、三维甚至四维形体创造的设计。这类书籍考察元素的各种形状、组合或布局的美学价值及情感价值,用实例来解释设计的取舍原则,比如展示实体产品、演示特定的交互性部件,或者以绘声绘色的方式重点展现设计成果的美感和优雅度等。这类书籍经常出现在设计、艺术类院校里,用来描绘特定艺术文化运动至高的历史地位。然而,几乎没有几本书在探讨技术和形式(form)之间的语义关联(semantic connection)问题。这些关联源自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可被看作交互(interaction)。归结起来,正是这些交互组成了使用产品的行为。这些关联也越来越强烈地暗示着称为设计的这个领域是与科学、艺术研究齐肩且正统、独立的研究领域。本书描述交互设计的方式,是在理论和概念层面上考量和反思交互设计这门学科。我完全明白,交互设计实践者可能会觉得本书视角颇高、学术味重,或者看起来缺乏实效性,没有可以立即可用的实用内容。本书不提供能在工作中立即可用的东西,不谈如何运用设计,不谈如何通过设计来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也不谈如何编写代码创建交互设计原型。这些方面,现有的其他书籍已经讲得相当棒了。本书的第一大目标是更好地诠释两个问题:其一,什么是交互设计;其二,为什么交互设计很重要。本书给出了交互设计的一种定义,同时涵盖交互设计领域的各知识层面、交互设计作为一门人本(humancentered)学科的概念基础,以及交互设计实践者在日常实践中采用的具体做法。本书的第二大目标是为交互设计师提供必需的语汇,以便大家将自己的工作知识化,这样既方便大家描述工作,又方便大家与他人沟通,包括与其他学科领域从业者、大众媒体、政客以及决策者等沟通。倘若没有这些必要的语汇,我们对科技人性化的倡导就可能在科技演进的步伐中遭受冷遇。本书的第三大目标是提出交互设计脱离商业桎梏而独立存在的可能性,让所有交互设计师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领域与医学、政策学(policy)、法律等其他知识构造健全的领域一样,有助于塑造和改善我们的文化。只有具备强健、丰富的知识,才能解决复杂问题,才能在技术调研时应万变,才能具备人类体验同理心。要解决困扰人类的社会性难题并且使科技人性化,具备这种知识性的洞察力是最为理想的。创建好看的界面恐怕是对这一关键能力最肤浅也最普遍的滥用。各行各业的设计师都为其在业界中的弱势地位而叹息我们声称自己的专业被误解了,获得的报酬过低,还被狭隘地看作搞效果的(stylist)或玩像素的(pixel pusher)。如果我们真是搞效果的风格设计者,那么理当因制造一种瞬时、轻快的短暂视觉感受(即风格)而获得报酬。但交互设计并不关乎转瞬即逝的美学。借由很酷的Flash界面来界定交互设计与借由财会学科来界定战略性业务拓展一样吗?答案是:完全不一样。交互设计师的使命是观察人类,以及在众多复杂想法中寻求平衡。交互设计师要考虑问题的两个极端:最大的和最小的、概念层面的和实效层面的、人类层面的和技术层面的等。交互设计师是行为的塑造者。行为(behavior)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乍看之下,用其来限定单独一个专业领域似乎有点偏激,但交互设计终究已经作为专业领域出现了。当把交互设计应用于商业领域时,由此形成的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就包括了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复杂性、以人类学视角理解人类的欲望、可用性工程的利他性本质,以及对话(dialogue)的创建等。尽管目前商业领域有对交互设计的需求(也许其目的正是实质性地拉动业务发展),但是交互设计的价值不在于创造利润。交互设计能创造利润纯粹是巧合,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推进人本设计的发展以及创造社会性框架。前者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后者供人体验设计。
乔恩·科尔科(Jon Kolko)是交互设计领域的思想领袖,他的理想是通过设计和设计教育来改变社会。他对交互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涉及众多领域,如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互联网、供应链管理、需求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为推动交互设计这门学科的发展与演进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奥斯汀设计中心(AC4D)的创始人,致力于为《财富》500强企业提供设计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他的客户包括AT&T、HP、Nielsen、Bristol-Myers Squibb、Ford、IBM、Palm等知名企业。他曾担任Thinktiv的设计策略执行总监,负责设计和交付能引起情感共鸣且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此之前,他还曾担任设计公司Frog的首席设计师、《Interactions》杂志的总编和Interaction Design Association(IxDA)的董事。此外,他还曾担任萨瓦那艺术与设计学院交互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授,负责教授该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目录译者序引言概述第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第一章 思考人的问题设计过程定义设计问题或机遇发现隐藏的欲求、需求和欲望工作环境中的实境调查焦点小组与竞争分析综合、建构和精化深沉的反思直觉的角色设计在把握大局观中的角色第二章 管理复杂性旨在产生有用信息的数据构造过程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将第四维度(时间)纳入考量进行设计用Affinity Diagram组织数据用Concept Map可视化系统用流程图展示决策过程用Ecosystem Diagram展示接触点用Journey Map体现交互序列第三章 说服与沟通组织内的说服行为组织外的游说设计制品蕴含着文化说服的道德标准第二部分 文化与责任第四章 体验与真实性从人工制品到体验的转变体验所包含的挑战现实挑战主导整个体验真实性体验中的时间美学第五章 诗意、精神和心灵真诚的交互探究专注对细节的关注第六章 判断和转化不良行为可用性和影响力判断、框架和伦理道德拒斥可用性Discursive Design我们对设计什么的选择运用设计转变不良行为第七章 诡异问题理解诡异问题为形成冲击性影响而设计金字塔的底端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中的设计拒斥经济目标和经济结构设计的教育问题为他人设计和协同他人设计总结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