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不是单纯的用来了解或记忆就可以的,我们应该思考通过历史能发现什么,能做什么,建筑史也是如此。
建筑史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从中能发现多彩的文化。在多年的街区营造实践中,我们贯彻“与当地居民并肩,使历史街区再生”的宗旨,努力做了很多工作。本书便围绕街区调查和街区建设展开。
街区建设研究所的创立暨本书的开始
2007年12月18日,我向我所在的神奈川大学校长提交了一份报告,告知神奈川大学工学研究所成立了“街区建设研究所”。开篇就讲这件事似乎有些唐突,在此有必要向各位读者解释一下。
这几年我一直在平户市(长崎县)、江津市(岛根县)、长野市松代町(长野县)、长井市(山形县)等地实施街区调查,并运用所获成果投身街区建设。恰逢大学研究项目招标,我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与当地居民共同创立和运营街区建设研究所》为题申请了项目。2006年11月该项目接受了由8位评委组成的评审组的评审,我们回答了各种各样严苛的提问。幸运的是项目的意义得到了认可,2007年1月出版的《工学研究所通讯》宣布“经过慎重审查”,该项目和其他三个项目一并获得立项。
虽然立项通过了,但事情的进展却并不顺利。按照我的计划,我们将在长野市松代町和长井市两地,与当地的民间非营利组织(NPO)协同实施街区调查和街区规划,而大学方面却停止了经费的发放。这之后几经波折,终于在一年多之后的2007年秋获批实施。我们立即和当地民间非营利组织交换了《关于街区建设研究所的备忘录》,启动了项目。前面提及的向校长提交的报告,就是陈述研究所终于成立的情况。
《备忘录》首先强调了“与当地居民合作、保持历史风貌的街区建设”,然后将调研、发表成果、规划和举办有利于街区建设的演讲会等工作内容一一列举了出来。幸运的是研究所的成立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报纸上也连篇报道。
设在长野市松代町和长井市的“街区建设研究所”揭幕,开始了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建家园的活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地方?为什么是街区建设而非其他呢?
本书将就迄今为止我和神奈川大学建筑史研究室所走过的“街区调查和城市建设”的路程,以及我们所追求的“保持历史风貌的街区建设”实施方法等,进行具体说明,并介绍我本人对于整个建筑史的思考。
一、街区调查和街区建设/ 001
1.平户(长崎县) / 003
荷兰商馆街/ 003
开始实施街区调查/ 005
为了街区建设/ 012
2. 江津(岛根县)/ 017
与建筑师协会合作/ 017
重视身边的建筑/ 020
3. 松代(长野县)/ 022
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合作/ 022
4. 壱歧胜本(长野县)/ 036
分发入户的《壱岐胜本浦街区漫步读本》/ 036
5. 中山道鹈沼旅馆(岐阜县)/ 052
再现旅馆街/ 052
旅馆街的状况/ 062
6. 长井(山形县)/ 065
长井的街道和历史/ 065
二、建筑物的复苏/ 075
1. 足利学校(枥木县)/ 077
?日本最古老的学校/ 077
重建与创造——与内井昭藏的对话/ 081
2.旧染井能乐舞台(神奈川县)/ 094
零件的重生——横滨能乐堂/ 094
能乐舞台的复原/ 094
3.三溪园原家老宅(神奈川县)/ 102
复活了的“鬼宅”/ 102
复原施工中的上梁仪式/ 104
关于建筑物复原的座谈会/ 107
4.佐贺城城堡御殿(佐贺县)/ 116
用木结构复原城堡/ 116
公主御殿/ 121
5.出岛荷兰商馆(长崎县)/ 125
再现出岛/ 125
为复原面向市民召开讲演会/ 129
6. 建筑复原的课题/ 143
复原是一项研究/ 143
三、守护文化 建设街区/ 149
1.一直以来的思考/ 151
熊本县八代市的遗迹保护/ 151
横滨的城市建设/ 155
对建筑史的思考/ 157
2. 现在的所思所想/ 161
指定文化遗产做法的问题所在/ 161
文化遗产的终极定义/ 169
3. 地区杂志、人、街道、街区建设/ 172
通过地区杂志实现街区建设——与森真由美的对话/ 172
四、建筑史的作用/ 185
学生们,走出校门吧——我和学生们的社会贡献/ 187
结语/ 191
荷兰商馆街
神奈川大学建筑史研究室“街区调查和街区建设”项目最早涉入的街区是平户。时间在2000年。这以后的调查持续了六年,2001年1月《日本历史》刊载了平户街区建设的雏形,所以我们就从这篇文章谈起。
平户自很早以前就一直开展荷兰商馆的复原工作,曾经一度努力想赶在2000年,即日荷交流400年前完成,但由于各种情况工期延误。目前正在进行仓库遗址的发掘调查。
平户市计划还原1639年建造的仓库。平户荷兰商馆在现存的荷兰墙东边,除了有几幢木结构建筑外,还拥有分别建于1637年和1639年的两所仓库。仓库都是石头建筑,宏伟气派,由于建筑物上标示建造年代的数字与天主教相关联,因此受到幕府指责,两所建筑物都遭遇了拆毁的厄运。倘若徜徉在荷兰街头,你会发现临街的建筑刻入建造年代是极其普通的事情——荷兰商馆的仓库雕刻建造年代也是源自这样的习惯。从商馆方面来说,也一定是实在无法接受以宗教为口实拆毁建筑物的做法,但是最终建筑物还是被彻底拆除了,商馆搬迁到了长崎的出岛。
鉴于上述情况,平户会在将要重建的仓库的侧面墙体刻上1639的文字。现在我就很期待看到文字到底会是怎样的一种设计。
但是,复原重建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即使通过发掘,查明了建筑物的大小和所在的位置,建筑物的形状仍然不得而知。因为我们没有可直接展示当时建筑物形状的资料。既没有设计图纸,也没有值得信赖的、描绘外观等的绘画史料。万幸的是,荷兰海牙的图书馆中收藏有东印度公司的会计账簿,上面记录着为建造平户荷兰商馆仓库所花费的费用。无论是材料,还是石头的形状、数量、价格,都记录得非常详细——重建工作就是在认真研读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推进的。当然,一份会计记录不可能将建筑物的形状完全呈现出来,人们还需解决繁多的有待探讨的课题。
目前重建工作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着。虽然问题很多,但平户市计划在2005年完成,我现在也是为了这一目标在积极配合。
每当我为了这项工作走访平户时,有一件事总是令我牵挂。这就是构成街区全貌的建筑物接二连三地被拆毁,有的变成了空旷的平地,有的盖起了与街区风格不相符合的崭新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