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郑君里在民国与新中国两个时代不同时期的艺术与人生的经历来作为本论文总的脉络结构,主要涉及郑君里的童年、家庭、南国社学艺、摩登社时期小说和诗歌的创作、情感(爱情)、文人间的交往、从革命演剧转向银幕表演、从银幕表演到电影导演的漫长转型、上海孤岛时期影剧人的三条路线、《民族万岁》与中国早期纪录电影的探索、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台前与幕后、遵命之作的“现实主义”政治电影等命题,以郑君里为圆心,以两个时代为半径,来扫描(考察)一代电影人在不同时期的选择与命运走向。
绪 论 001
第一部 “南国”学艺的前前后后 011
考取南国艺术学院 013
“唯美主义和颓废派的毒” 025
诗歌和小说创作 042
第二部 从“化妆室”初到“摄影场” 059
革命演剧 061
“想演电影的志愿” 071
恋爱与身份问题:与“剧联”的一次疏离 084
第三部?爱情与婚姻 093
缘聚缘散:“勇敢的老虎”与“标准丫头” 095
半生得此一知己:“老虎”与“虎夫人” 108
第四部?从银幕明星到电影导演的漫长转型 121
签订导演合同 123
留沪与赴港:沪上影剧人的前两条路线 136
西进—北上:沪上影剧人的第三条路线 152
《民族万岁》与中国早期纪录电影的探索 168
第五部?故事片创作与人生的落幕 189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台前与幕后 191
现实主义政治电影 236
“你要回回炉了” 258
附?录 269
1?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 271
2?抗战戏剧运动草案 275
3?论抗战戏剧运动发展底不平衡 283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