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历史的视角,从1897年近代中国师范教育初创到今天,对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制度整体进行宏观考察。通过对以学制为主要调整依据的师范教育制度的整体把握,总览百余年来师范教育制度嬗变的历程。与此同时,根据教育制度基本组成要素分类,对师范教育政策、师范教育课程、教师培养模式以及教师资格制度这4个基本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层次的微观内容梳理、特点分析,归纳出在这四个主要方面的变迁路径。在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在师范教育制度生成的过程中,既包含着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外生性因素的不断变化所带来的演进更迭,同时也深受其内生性因素,即制度本身的价值追求、功能的调整、以及与周边关系调整所带来的影响,这两种因素交叉融合,推动中国教师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最终,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提出对当下师范教育制度发展的路径启示,即在完善师范教育政策体系下,夯实师范教育制度政策根基;在推动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优化的同时,打造师范教育制度内涵式发展,并不断创新师范教育模式,凸显师范教育制度专业化方向,规范教师资格制度,实现师范教育制度公平化建设。
霍东娇(1985—),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201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吉林省长白山特聘学者,中国教育史学科带头人曲铁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教师教育,曾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杂志发表文章,参编《新编中国教育史》等教材。先后主持并参与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