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网络文艺生产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理论,试图在更宽广的理论层面上寻找网络文艺形式的统一性。目标有两个:一是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本体特征;二是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生产机理。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所谓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机理,就是指网络文艺符号的建构或创造规律,即网络文艺符号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其创作规律与传统文艺有何本质区别。因此,阐明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生产主体进行全面精神分析和考察,这不仅是因为网络文艺本身就是典型的精神产品,而且是因为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源甚至包括生产主体本身都与传统文艺存在了先天的重大区别。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文艺符号实则就是网络文艺的文本符号,本书就是对网络文艺符号的整个符号生态系统中的诸类子符号进行研究分析,在与传统文艺符号的比较之中并结合互联网语境,从而对网络文艺符号独特的符号特性总结阐述。
聂茂,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会员副会长,首批湖南省“三百文艺人才工程”入选者,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等。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文坛》《当代文坛》等发表文学评论1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或观点摘要10余篇(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含重大课题1项),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余部,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和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等。作品入选《小说月报》《《读者》和其他书籍与选报选刊达70多篇(次),先后有10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将其作品列入研究对象。,付慧青,中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方向的在读博士生,曾在《艺术百家》、《中国现代文学论丛》、《船山学刊》等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