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为“师”在于“教书育人”,“教书”为表,“育人”及里。书稿以被长期蔽盖的教师育人能力为核心,契合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导向,兼顾学理性与功用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在理论剖析建构基础上,关注教师育人能力现实样态与科学评估方法,为一线教师、校长、教育研究者提供关于育人能力的探索和实践思路。 书稿分理论篇、探索篇、评估篇与发展篇四部分对教师育人能力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理论篇”探讨教师育人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澄明教师育人能力的本体性认识;“探索篇”解构以整体样态存在的教师育人能力,找寻教师育人能力要素并确立育人能力评估模型;“评估篇”基于教师育人能力准量化评估工具的研发进行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育人能力评估,分析现实样态特征;“发展篇”关注教师育人能力发展机制问题,通过探寻教师育人能力的影响因素、发展进路,以求切实有助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育人能力的发展提升。
刘鹂,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问题,主持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高等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李佳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学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等,在《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教师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先后获省市级科学研究奖励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