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本书是记录季羡林先生百年人生的自传作品。季老从我的童年、十年回顾、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和书、在病中、我的学术总结、我的人生感悟七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彻底总结。
季老真诚坦荡,娓娓道来,文字平易亲和。书中亦配有大量珍贵照片,生动呈现先生从私塾孩童到近百岁老人的人生历程。从他记录的风雨人生中,我们亦看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珍贵留存。
套系简介:
季羡林自选集是季羡林先生在自己全部著作中选出的、面向大众读者的篇目之合集,是季老文章的普及文本。季羡林先生为人可敬,学问专深而文风晓畅朴实,散文优美。本套丛书充分体现了先生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适合学界研究者、大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之,学之。
★书中附季老手稿和大量珍贵照片,生动呈现学界泰斗的人生历程。
★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只有殷切的人生阅历分享。
★风雨百年,亦可看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留存。
大咖推荐
★季羡林亲传弟子、季羡林读书会首席智库专家梁志刚做序推荐。
★著名散文家梁衡做序推荐。
版本优势
★季羡林生前自选文集,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尽览大师智慧、文字美感与人格魅力。
★堪称时代历史与个人智慧富矿的宝藏书系:二十世纪时代变迁贯穿其间、精英人物闪耀荟萃其中,学术成果与生命感悟熠熠生辉。
★多方核对比较,征求季羡林研究权威专家意见,力求忠实于季老原意的修复版本,被季老亲传弟子梁志刚先生肯定为原玉是也。
★特种纸专色金属印、烫金工艺,精美典藏。
配套惊喜
★随书附赠1张双面书签,享季老智慧人生语录。13种人生AB 面书签,内容相映成趣。
★随书扫码观看季羡林学术人生珍贵影像。
★本套丛书集齐季羡林八大印章,每本一个带编号印章,极具收藏价值。
代序 做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绝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绝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托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1995年3月18日
季羡林
(1911.8.6 2009.7.11)
山东聊城人,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精通12 国语言。曾任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第一辑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我的中学时代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寸草心
我的家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第二辑 十年回顾
进入哥廷根大学
入学五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吐火罗文的学习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十年回顾
黎明之前
遥远的怀念
第三辑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和北大
怀念西府海棠
梦萦水木清华
回忆陈寅恪先生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第四辑 我和书
我和书
我的书斋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最喜爱的书
推荐十种书
第五辑 在病中
大放光明
在病中
回 家
三进宫
笑着走
第六辑 我的学术总结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我和外国文学
我和外国语言
我的学术总结
第七辑 我的人生感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面对的现实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长寿之道
我的人生感悟
八十述怀
新年述怀(1994)
虎年述怀(1998)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封笔问题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的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