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路面噪声 ——现象、原理、控制及设计实例 刘显臣 等
定 价:¥150
中 教 价:¥99.00 (6.60折)
库 存 数: 1
本书全面阐述了汽车路面噪声性能开发的全过程。路面噪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在凸凹不平的路面激励作用下,经过轮胎、悬架传递到车身,引起车身板件振动,产生噪声。另外,轮胎与地面接触过程中,轮胎胎面花纹沟槽内的空气不断地被压缩、释放,引起空气的波动,也会产生噪声。此类噪声会通过车身的缝隙、孔洞,以空气传播的形式传递到车内。还有一部分是轮胎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其周边的空气受到扰动,也会产生噪声。路面噪声的产生从原理上讲,其激励源为路面激励和轮胎本身的转动不平衡激励,涉及轮胎、悬架、副车架、车轮、车身等关键系统,每个系统都具有各自的振动特性,对路面噪声产生特定的影响。本书对涉及的各关键系统分别加以阐述,从路面噪声的发生原理、影响因素、改进方法、设计方案等维度,讲述各系统的NVH设计思路,并大量列举实际产品中的研究及应用案例,通俗易懂。本书适用于汽车院校学生,各汽车公司、设计公司的NVH工程师,可作为解决汽车路面噪声问题、开展汽车设计的参考资料。
作者为NVH资深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本书内容为作者多年经验总结,贴近工程实际本书理论讲解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便于作者学习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安静、舒适的汽车产品,也是汽车制造商不断追求的目标,以期其产品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但是国内汽车NVH专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设计工程师还是试验工程师,都缺少经验,在处理汽车NVH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找不到可供参考的技术文献。这些都是汽车产品开发的不利因素。笔者从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相关工作近二十年,深知这门学科之复杂、高深。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苦于无法查阅到相关的技术文献。特别是在路面噪声方面,涉及的系统多、频率范围广,解决方法及设计指南各不相同,平常见到的参考资料多数是针对某个单一问题,但没有对路面噪声进行系统性的概述。基于这个出发点,笔者搜集、整理了路面噪声相关的资料,汇编成本书,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协助大家全面理解路面噪声,了解路面噪声的产生原理、传递途径、解决方案和汽车设计方法,快速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舒适且令人愉悦的驾乘空间。路面噪声是常见的汽车NVH现象之一,特别是对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有内燃机这一主要噪声源以后,路面噪声更加凸显。为给乘员打造一个舒适的驾乘环境,汽车公司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改善和提升降噪性能。路面噪声是很复杂的NVH现象,涉及几乎汽车所有的系统。激励源主要来自路面的凸凹不平,以及轮胎本身的不平衡激励等。传动系统包括轮胎、车轮、悬架系统、副车架、车身等。最终车身整体或局部模态被激发起来,产生辐射噪声。本书以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为主线,逐一介绍与路面噪声强相关的各个系统,分别从原理、特性、评价标准、改进方法、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各个关键系统进行详细阐述。本书第1章由刘显臣编著,第2章、第3章由刘亚彬编著,第4章由国举强、徐磊编著,第5章由田冠男编著,第6章由徐磊编著,第7章由刘显臣、田冠男编著,第8章由谭勇、刘显臣编著,第9章由赵鹏编著,第10章由石胜文编著。第1章对路面噪声进行综合性的概述,全面介绍路面噪声的产生、原理、涉及系统、频率特性等。第2章专门阐述轮胎的振动特性。路面凸凹不平首先作用在轮胎上,并经车轮、悬架系统等向车身传递,形成车内噪声。同时,轮胎本身由于受到激励后产生振动,以及与路面摩擦等成为噪声源,并以空气传播的形式向车内传递,因此,轮胎是对路面噪声影响极大的部件。为了降低轮胎噪声,轮胎供应商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开发出了各种降噪轮胎。第3章阐述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对车内路面噪声的贡献,以及为了降低路面噪声而针对悬架系统做出的改进及新技术研究。第4章专门讲述副车架的振动特性,作为路面噪声传递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结构型式、与车身的连接方式等都对路面噪声有很大的影响。第5章阐述车轮的刚度、模态等振动特性对路面噪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设计标准。第6章讲述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评价标准等,并列举一些实际案例,讲述如何提高车身刚度和减振性能。第7章从降噪性能开发的角度阐述路面噪声的工作流程,介绍路面噪声性能目标体系、技术路线、评价方法等。第8章介绍路面噪声的模拟方法,从建模、分析、评价等角度去阐述路面噪声性能的虚拟开发方法,在产品开发阶段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价,暴露潜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方向和建议。第9章阐述路面噪声的测试,以及在实车阶段利用试验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第10章介绍近年来开始流行的路面噪声主动控制技术,从原理、结构等方面,介绍一些实际中应用的案例,为读者提供参考。本书中阐述的路面噪声现象、解决方案及汽车设计方法,涉及汽车的各个部分,包括轮胎、车身、悬架系统、驱动系统等多个NVH关键子系统。本书适用于汽车院校学生,各汽车公司、设计公司的NVH工程师,可作为解决汽车路面噪声问题、开展路面噪声性能开发的参考资料。书中介绍的一些案例多是笔者亲身参与过或者选自zui新的问题改进、课题研究报告。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及不足之处,真诚地欢迎读者指正(问题可反馈至邮箱:liuxch_nvh@126.com)。编著者
199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哈航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从事发动机设计开发工作。2003年,入职三菱汽车,参与了EK、COLT、COLT- PLUS、i、Outland等多个车型NVH开发及优化工作。 2006年9月回国,就职于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主持过两款发动机、变速器的有限元分析、多款新开发车的NVH设计、多款车辆振动噪声解决方案。2011年入职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CAE中心总工程师,负责中心的NVH能力建设,主持多款新开发车的NVH设计,主持多款在产车的振动噪声问题。2014年入职吉利汽车,任NVH高级技术专家。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在NVH理论、CAE分析及实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前言第1章路面噪声概述11.1路面噪声的产生原理及路面对其的影响11.1.1路面噪声的产生原理21.1.2路面凸凹不平引起的路面噪声变化51.1.3排水性铺装路面上的路面噪声71.2路面噪声传递特性及实例101.2.1路面激励101.2.2轮胎的振动传递特性131.2.3轮胎振动模型131.2.4车轴的振动特性141.2.5路面噪声实例181.3路面噪声控制181.3.1路面噪声改进目标191.3.2低频路面噪声191.3.3高频路面噪声231.3.4实车验证26第2章轮胎NVH282.1轮胎的振动噪声特性282.1.1轮胎振动特性282.1.2轮胎模态292.1.3轮胎作为激励源引起的振动302.1.4轮胎噪声312.2轮胎空腔共振对路面噪声的影响352.2.1轮胎及路面噪声的传播路径352.2.2路面噪声的产生原因352.2.3声学分析372.2.4声学激励试验382.2.5解决方案382.3轮胎噪声控制432.3.1轮胎噪声测试方法432.3.2轮胎噪声研究现状442.3.3轮胎噪声的产生机理462.3.4轮胎噪声控制482.4轮胎模态控制512.4.1路面噪声频谱优化开发512.4.2轮胎固有模态目标设定522.4.3轮胎固有模态控制技术的开发582.4.4轮胎滚动的影响61第3章悬架系统NVH623.1悬架系统阻尼控制623.1.1阻尼控制概述623.1.2分析模型633.1.3天棚式阻尼控制规则643.1.4分析结果673.1.5解决方法703.2悬架系统传递力控制733.2.1悬架系统传递力概述733.2.2悬架传递力变化的原理分析733.2.3模拟验证773.3新型多连杆后悬架开发843.3.1开发目标843.3.2基本构造843.3.3基本特征853.4前麦弗逊和后扭力梁式悬架开发923.4.1概述923.4.2悬架振动模态933.4.3测试方法953.4.4测试结果953.4.5降低路面噪声的方法973.5钢板弹簧悬架系统改进1013.5.1钢板弹簧悬架的激励特性1013.5.2基于二自由度简易模型的模拟仿真1043.5.3乘坐舒适性改善结果105第4章副车架NVH1084.1高性能副车架开发1084.1.1高性能副车架概述1084.1.2开发目标1094.1.3基于HPDC的大型薄壁断面构造的实现1104.1.4制造轻量化副车架1134.2高性能扭力梁开发1154.2.1中间梁理想构造1164.2.2用于SEB的变周长直管的制造方法118第5章车轮NVH1275.1车轮振动特性1275.1.1车轮结构1275.1.2车轮模态1285.1.3车轮刚度1305.1.4车轮优化设计1305.2多谐振腔车轮1335.2.1基本概念1335.2.2轮胎环形声场吸声效率提升1345.2.3高空间效率谐振腔结构的具体构造1365.3降噪车轮的开发1415.3.1降噪车轮概述1415.3.2开发目标1415.3.3基本概念1415.3.4主要开发内容1435.3.5实车效果验证147第6章车身NVH1496.1车身结构1496.1.1高刚度车身结构设计1506.1.2高振动衰减特性车身结构设计1586.2车身阻尼1656.2.1阻尼材料概述1666.2.2阻尼材料的属性1686.2.3车身灵敏度和阻尼1696.2.4ERP和阻尼1706.2.5车身板件阻尼处理1716.2.6高精度阻尼喷涂工艺1726.3车身密封及声学包装1796.3.1吸声材料概述1796.3.2隔声材料在薄壁封闭空间的应用1826.3.3车门玻璃隔声性能提升技术192第7章路面噪声性能开发2017.1目标设定及分解2017.1.1整车级目标2017.1.2系统级目标2037.1.3开发方案2137.2竞标车分析2147.2.1NVH主观评价2157.2.2NVH客观测试2167.2.3CAE分析2187.3工程设计2197.3.1分析计划2197.3.2分析内容2207.3.3结果评价及优化2287.3.4分析规范2307.4试验验证2317.4.1样车试制2317.4.2小批量制造233第8章路面噪声模拟2348.1路面噪声模拟方法2348.1.1虚拟性能开发概述2348.1.2虚拟性能开发流程2358.1.3虚拟性能开发管理2378.1.4路面噪声的计算方法2388.2轮胎单体振动分析SEA模型搭建2398.2.1简介2398.2.2基于SEA试验的CLF2408.2.3SEA分析模型搭建2428.2.4轮胎等价弯曲刚度及等价杨氏模量的推导2438.2.5SEA分析的应用2468.3悬架系统阻尼控制2498.3.1悬架系统阻尼的影响2498.3.2相对于操舵激励的侧倾状态推测模型2508.3.3操舵激励的侧倾推测精度验证2538.3.4试验车的控制结构和行驶评价2568.4中频空气传播噪声预测方法2588.4.1考虑振动模态的声灵敏度预测方法2588.4.2面板透射率验证2618.4.3隔声材料透射率的准确性验证2638.4.4车辆声灵敏度预测精度2638.5路面噪声模拟实例2678.5.1概述2678.5.2等价路面粗糙度的定义2688.5.3数值计算272第9章路面噪声测试及改进2749.1路面噪声高贡献车身模态提取2749.1.1车身振动特性2759.1.2OTPA和高贡献主成分模态2759.1.3实车应用结果2789.1.4结构变更效果2819.2轮胎噪声的声全息识别方法2849.2.1声全息法2849.2.2基于数值模拟的验证2859.2.3试验验证2879.3基于车身板件相位的路面噪声控制2909.3.1概述2909.3.2利用板件的相位控制来降低声压2919.3.3BEM分析方法2949.3.4实车验证2969.4路面噪声吸声技术3019.4.1概述3019.4.2中频噪声吸声条件3019.4.3中频噪声的吸声结构3029.4.4实车验证306第10章路面噪声主动控制30910.1基于H2控制的路面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