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理学史》一书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区域文化和区域哲学角度,结合现有中原地区理学研究的学术成果,通过详细研读分析有关中原地区理学人士的原典资料、读书笔记,包括各个时期正史、相关史料笔记和碑文资料,对中原理学的理论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释。该成果在比较分析两宋之前儒学发展形态及儒学与佛教、道家道教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两宋时期中原地区的理学家邵雍、程颢、程颐以及二程的传人吕希哲、尹焞、谢良佐等人的理学思想;元代时期中原地区理学家姚枢、许衡等人的理学思想;明代中原地区理学家曹端、何塘、王廷相、吕坤、杨东明、高拱等理学思想;清代中原地区孙奇峰、耿介、汤斌、张伯行等理学家的理学思想,在分析其对此前中原理学承继关系的同时,分析其对理学由清谈义理转向建立事功、主张经世致用、身体践履的新走向做出的贡献;并以二程孝道思想为个案,分析中原理学所可能有的现实关怀功能,进而分析其对新时期文化建设以及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有益启示。
李晓虹,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原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8项,在《宗教学研究》《宗教哲学》等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出版《圆融二谛——梁武帝思想研究》等著作3部,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