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教父沈万三4 天机算尽》是一部隐藏着几百条经商规则的小说!一段从穷小子到千万富翁的传奇故事!元朝末年,乡下少年沈万三被官府抓了壮丁,机缘巧合之下到大都(北京)刘氏商行做了伙计。凭着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沈万三逐渐学会了商场、官场和交际场上或明或暗的规则,为东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不巧的是,他也掌握了当权人物的一个大秘密,为了自保,只得远离京城,返回江南老家.时局动荡,沈万三用他的处事诀窍,在元朝廷、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几大政治势力中间妥协、迎合、揣摩,走钢丝般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游刃有余地做着生意。从贩售私盐、倒卖粮食、经营钱庄,到炒作地产、采办军资、海外贸易,他的足迹北上大都,南下南洋,处处有生意,时时有算盘,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然而,“富可敌国,民自不祥。”明朝建立,在与朱元璋的斗法中。沈万三很快落败,被抄家发配,一声叹息,终老云南。沈万三一生商海沉浮,却透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晓的财富机密——如何把自己做大,不要把自己玩死!
李蒙,原名李小蒙,祖籍山东,80后新生代作家,出版有悬疑小说《暗域天眼》。文章多见于报纸期刊,做过专栏,写过小说,胡诌过诗歌。其文擅长描绘各阶层人物,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细腻的内心描写。写作笔法平实,情节设计跌宕起伏,对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令人深思。常自谓:平生别无所好,只是读书;别无所得,只是买书;别无所乐,只是写书。
第一章 大乱虽至,财富传承后继有人
第二章 海上遇险,既往不咎收买人心
第三章 老友入狱,嗅到的却是无限商机
第四章 四处奔走,玩弄庸官兵痞于股掌
第五章 移花接木,买自官库卖给官库
第六章 投钦差之所好,略施小计赚王冕
第七章 战云密布,远离是非之地
第八章 堡垒还是容易从内部攻破
第九章 巧施妙计,成为刘氏商行二东家
第十章 小情报换远投资,这生意赚了!
第十一章 再次出海,无意中发现钓鱼岛
第十二章 大军临城,趁人之危大肆收购
第十三章 釜底抽薪,彻底掌控刘氏商行
第十四章 狐假虎威,借驸马爷扬名立万
第十五章 脚踏第三条船,私会陈友谅
附录 沈万三的100条财富机密
《民企教父沈万三4 天机算尽》:
高丽王朝国都开京城(今属朝鲜黄海北道)的崇仁门前,车马云集。今日高丽王恭愍王王颛召集满朝重臣,商议应对沿海倭寇侵扰事宜。天刚蒙蒙亮,朝臣们就早早赶来。
继位刚两年的恭愍王,正在仁德宫内和一个法名遍照的僧侣促膝长谈。遍照出身寒微,却心思机敏,对治国理政和当前局势有一套独到的见解。机缘巧合之下和恭愍王见过一面,恭愍王对他的学说深以为然,多次让他进宫纵论时局。
遍照有一双炯炯有神的慧眼,他认定恭愍王会成为有作为的君王,只要用心辅佐他,自己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是,经过多日和恭愍王的接触,他逐渐觉得,或许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了。恭愍王并不像他想的那样有雄心壮志,而是一门心思专注于琴棋书画上,他更擅长的是丹青水墨,其人物画像的功底甚至不亚于一般的书画名家。这点倒和北宋徽宗和南唐后主李煜极其相似,不幸的是,三个人最终的命运也惊人的相似。
不过,遍照只能小心地规劝,希望恭愍王能把心思更多地用在国事上。此刻,他看到恭愍王面前放着一幅还没有完成的画作,面带笑容轻声问:“殿下,您这是要画什么?”
元朝定鼎中原之后,先后对高丽进行了九次大小不一的侵伐,虽然高丽人顽强抵抗,甚至迁都海岛,一战再战,但最终还是败于无敌天下的蒙古铁骑之下,成为了元朝的征东行省。自此,元朝对高丽实施多重惩罚式的条令,在忽必烈的要求下,高丽国王改变了所有与元朝相类似的省、院、台、部等官职名称;国王专用的词令与元朝皇帝相同的也一律修改,高丽国王颁布的旨意不能用“宣旨”,而改为“王旨”,君王自称不能用“朕”,而只能用“孤”,“奏”改为“呈”,陛下改为“殿下”,“太子”改成“世子”;高丽国王的庙号,忠烈王之后,一律不得采用“宗”“祖”等尊号,只能用“王”且都要用冠以“忠”,以表示对元朝的忠心。
恭愍王不到三十岁,就赴元做人质——这是元朝控制高丽的诸多手段之一,高丽必须有一位世子常年留居大都,作为人质,称为“大元子”。自从忠宣王之后,在元的“大元子”都有一个蒙古名字,当时还是世子的王颛也不例外,他的蒙古名字叫做伯颜帖木儿。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元朝皇帝的喜爱,又迎娶了元朝魏王孛罗帖木儿的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为妻,并被元顺帝封为高丽国王。
自从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将女儿忽都鲁洁丽米斯嫁给高丽王子,元朝先后有八位公主下嫁给高丽国王。嫁到高丽的公主们仗着娘家的威势,在高丽作威作福,大发淫威,甚至对自己的夫婿高丽王拳脚相加;娶齐国主公的忠烈王就是其中挨打最多的一个,经常被赶出房间,“露坐于外”。当然,元朝来的公主是不能得罪的,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也只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暗自落泪。
恭愍王神情恍惚,显得很是憔悴,不过,当听到遍照称呼自己做“殿下”的时候,他明显地悸动了一下,说道:“孤王何时能恢复‘陛下’的称呼呢?”遍照听到这句话,精神大振,他觉得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恭愍王想有所作为的信号。
恭愍王发现遍照想说什么,就站起来,走到大殿大门前,看着外面慢慢汇聚的臣僚,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也许,李成桂说的没错,机会就要来了。遍照你不如还俗吧,辅佐孤做一些事情,怎么样?”遍照一直在等着恭愍王这句话,此时听到,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在地上咚咚磕头,连声说:“苍天有眼,我朝有救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