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积极倡导公众参与,但公众环保素质仍是“洼地”,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出现在环境治理领域公众被寄予厚望而实际参与有效性不足的尴尬局面。为此,本书从公众参与问题出发,探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度根源,并结合对环境治理中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梳理分析,构建公众有效参与治理环境的路径机制。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趋势进行阐述:①对环境产权理论、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进行阐释,分析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容等进行梳理,根据法律释义和政策变迁分析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③从国际视野出发,对环境治理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的总体特征、热点主题聚类及其演进脉络、前沿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梳理。
198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信访研究中心项目等,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先后在《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思想战线》等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