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即江湖,闯荡要功夫,职场没有过不去的坎
结合袁岳求学岁月和职场生活的感悟,集中表达了他对青年如何面对成长、融入社会,特别是如何在职场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张,涵盖了青年读者关注的自我学习、职业态度、创新精神、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足可充作一本初入江湖者必备之指南。作为深受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备受关注的博主和演讲家,袁岳先生一直关心青年后辈的成长问题。在袁先生看来,社会即江湖。一个“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既“纷争不断”又“精彩异常”的江湖。青年学子初涉江湖,需要师傅的引领。需要懂得各种“规矩”、“门道”,才能走好这“一入深似海”的风雨江湖路。
◆ 袁岳揭开江湖的老底,只为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继《趁年轻,折腾吧》热销后,袁岳推出的全新职场励志书
◆江苏卫视热播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领队袁岳用文字激励青春,9月16日正式开播!
◆冯仑、季琦、张维炯等鼓掌推荐
◆黑苹果社交培训营全程支持!
这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职场励志读本。
袁岳作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和飞马旅发起人,他的创业、职场经验丰富;同时他作为知名博主和演说家,一直很关心年轻人和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被称为“青年导师”,给年轻人带来很多正能量。
风靡白领精英的职场圣经,千万大学生口耳相传的终生成长指南。
请你们记住,你们所在的年龄不是妥协的年龄,你们现在的年龄是理想的年龄。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时候就是想要什么就追什么的时候。也就是说,人的一辈子,在这个年龄如果还不去追求,还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接受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话,你这一辈子活得有什么劲儿!
——袁岳
袁岳:
1965年生于江苏省大丰县。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系,1988年获免试推荐进入重庆西南政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先后获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美国耶鲁大学2007年世界学者,国际管理咨询业协会副主席兼中国代表,世界专业研究者协会ESOMAR中国代表,北京科技咨询协会副理事长。袁岳还是社会活动家,不仅广泛参与国内政策、学术和企业管理论坛,同时也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中心、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机构提供讲题。
1992年创办零点调查公司,2000年创办前进策略和指标数据,2003年创办远景投资。在他的领导下,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成为了本土市场和社会研究咨询领域的著名品牌。
序言江湖,什么样的江湖
第一章初入江湖,先学会上道
心态很重要
老板喜欢哪种员工
问也是一门学问
爱一样,专一样
专注才能提高效率
你会当助理吗
如何与同事相处
远离职场“怪人”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全能人才怎样炼成
惹不起但躲得起的六种职场状况
职场新人必知的社交常识
跳槽也有规矩
第二章江湖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敢想敢干敢进步
以梦为马,创造奇迹
恐惧也能给你力量
妥协与坚持
发掘你的职业内驱力
像艺术家一样去创造
提升自己的专业性
行动力决定一切
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八种知识
立大志才能成大事
别让负面思维拖后腿
眼里手里都有活
信用的蝴蝶效应
具备独立思维敢于质疑
职业人的八个态度
第三章老江湖都是人精
高调是一种自我营销
寻找与他人的相似性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找对话题成为社交达人
36条“军规”
建立自己的社交模式
怎么和熟人打交道
懂点儿职场“交易规则”
与权势人物做朋友
给年轻人的10条酒诫
成功是怎么炼成的
大场面交际
多说两声“借光”很重要
注意你的社交形象
练就能说会道的嘴皮功夫
四步打造高质量人脉圈
建完人脉怎么用?
官场里的十大效应
第四章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在500人面前做演讲
跳出常规,化外思考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
当局者旁观者的角色转换
倒空自己是为了再装满
成大事者度量要大
宽待不敬的言行
敢做白日梦
活出乐观的心态
治大国如烹小鲜
条件太好会完蛋
挖掘你的直觉力
帮助主义万岁
优雅难倒英雄汉
感性是一种自我修养
推行自我的扩张主义
等待的过程是一种学习
第五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立门户
做不了牛就做牛逼
敢创业的都不是常人
创业力是一种兴奋剂
本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创业
合伙人怎么选?
创业的五个逻辑
千万不能这样搞
开发陌生人这座矿山
警惕创业陷阱
遭遇创业险境如何求生
找到属于自己的良木
给年轻创业者的五句话
创业的乐趣
如何成为商业领袖
创业中那些不可忽视的小规则
创业微语录
第六章带头大哥是一门学问
领导者应该想什么
大局与小局
领导的个人魅力内核
说给领导者听的八句话
怎么说下属才会听
发现人才的关键
别空喊口号没方法
领导者的日常管理自检
气度的价值
培养新人才的技巧
领导的委屈与妥协
有影响力的才是领导
管理境界与境界管理
第七章进入江湖前的修炼
没学历不等于没前途
大学还得上
有讲座就要去听
本科生该怎么学习
应试教育并非一无是处
充分运用校内资源
人脉管理:校友变盟友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名校之强
提前接触社会的七个渠道
不要以为专业知识没有用
先学做人再入世
第八章人生,需要一点理想
我的十二位成长导师
乔布斯怎样震动我们
学习开复好榜样
做老二的学问
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人生何处不相遇
没有选择就没有自己
人生莫惧少年穷
留点后手准没错
做活的理想主义者
重视第一印象
生活着,还是生动着
怕失败就永远都成功不了
越微小的事情越要做好
碎片也是一种学习
过有远见的生活
折腾才是王道
贪欲与理想的6个区别
我们内心真正要什么
老板喜欢哪种员工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与领导人,你当然希望你的员工合作、能干、理解力强、执行到位,不一定简单听从指令,但也不会莽撞挑战权威。但是除了这些以外,或者假定所有这些都具备,还有哪些微妙的因素决定老板对于一个员工的特别喜爱或者格外欣赏呢?我试做一些探讨,与大家共享。
其一,老板喜欢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员工,在很多困难问题上对问题有比较细致的描述,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搜集起的知识信息,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意见。因为即使老板的知识与信息也不够周全到对于任何问题能有快速的决策意见,而且很多时候,下属提供较多的选择可以减少他的决策压力。
其二,虽然事情不容易做,很辛苦,但不会简单地叫苦,尤其不当众叫苦,影响集体情绪,或者煽动集体情绪形成对老板的公共压力,相反显示出尽量积极去面对的勇气与实际行动,这样可以让老板能够比较从容地思考与处理压力分散的问题。
其三,在所获得的充分授权范围内谨慎行事,尽量不越出授权的范围,在重大授权上即使老板让你可以方便行事,你也要懂得在行动之后报告备案,这会为老板树立威信,成为管理其他下属的典范。
其四,在最大限度内加强成本控制,即使是合理的预算管理空间也要尽量控制支出,并将此类成效进行总结成文,然后加以汇总报告并在公司推广,老板都喜欢更佳的投入产出比。
其五,在边界事项与可能扯皮的事项上能勇于任事,而在模糊的事项上能算大账,不斤斤计较,可以提醒老板你的贡献,但也不会过于争利,甚至会主动表现出利益让渡行为,因为大部分中国老板喜欢自己主动给予而不喜欢被员工强迫给予。
听起来,这样让员工付出的成本过高。在今天普遍职业行为短期与不愿意付出的一般职业行为模式中,上述行为往往让你显得与众不同从而脱颖而出。很多时候我们注意了与伙伴群体的行为一致性,但这样也模糊了自己行为展现的个性,从而很少能表现出独特性。在我们有了独特表现并且付出了相应代价的情况下,我们就有了较大的可能与其他同事差异化,假定在此条件下还是不能得到适当的回报,则我们可以考虑工作的转换。通常,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类行为的表现与特点更能得到管理层的欣赏,因此即使在A地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B地则有可能受到欢迎。
以梦为马,创造奇迹
在去美国的飞机上又看了一遍《飞屋奇遇记》,我很深的感受是,卡尔到了这个年纪才去实现他与太太早年的梦想,他在太太活着的时候居然没有去做,当然他还是好的,因为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去追寻了。而最幸运的也许是那个小朋友罗赛尔,也许正因为这样独特的经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就会与其他孩子的完全不同。甚至,那个有点狂热的孟兹虽然是被当反面人物来对待,但是他是生于探险死于探险,在我看来是最死得其所的人。看到罗赛尔,我想到了《牧羊少年的奇幻旅行》中的少年主人公,那个孩子是在少年时代就开始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意义。我觉得他追问他父亲与一路上遇到的阻留他的人的那个问题很酷:你原来就想做这样的事情吗?
如果说我们活着还会有特别的兴奋,特别的感觉,特别的动力那就是梦想,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论你是作家、科学家,或者创业家、投资家,又或者是技术员、驾驶员、警察,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就分两种人活着:一种是在自己要的状态里,一种是在别人安排的状态里。在前一种状态里,一生有自己的哀荣苦乐,但是自己赋予意义,自己驱驶行动,他们最容易成为一群人中最特别的亮点,因为他们有明显的热情与主见;而后者则相对平稳与普通,跟随与重复,抱怨或者委屈,算计或者窃喜。也许后者是大多数,但是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呢?心甘情愿者就是自己认识到自己最喜欢的平静与没有起伏,乐意追求与维持这样的状态,满足于这样的状态,那样也就没什么。其中也有一些人是追寻过而愿意回到平静安稳的状态。总之,如果你心甘情愿我们就无话可说。
但是我不相信人没有梦想,我觉得是个人都有梦想。我们内在世界最深切的标志就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管它们源自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但它们都非常丰富,人生在本质上是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那些朋友、职业、资源、机会都是追寻路上的风景,我们只要出发去那条路上就有足够的风景。尽管我们对于这些风景的类型、数量程度多多少少不怎么清楚,而这种模糊是我们在遇到风景之后快乐与欢欣的来源,即便如此那些风景也还不是我们的魅力关键,是因为我们有那些梦想的目标才吸引了最好的风景。而最惋惜的是那些被扼杀梦想的孩子,请我们的爸爸妈妈稍微给孩子一点点空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被泯灭了梦想的孩子像没有灵魂的躯壳,不仅不能点亮别人,而且丢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