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读美文库)》:梦在青春在。一本心灵成长之书,写给困惑迷茫焦躁不安的年轻人。
★微信微博热议话题,300+公众号疯狂转载,单篇阅读量30000+,点赞5000+。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敢和别人不一样,靠自己去成功。
★经营你的长处,发现你的优势,清醒思考,明智行动,内心强大不迷茫。
★在动荡纷乱的世界里,你要明白:
◎你的长处能成就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
◎如果你没有成功,检查一下你是否站在优点的基础上。
◎不断练习发挥优点,必臻完美。
◎如果你有信心完成,并且真的完成了,可能是因为你原来就拥有这份能力。
◎相信这句话:其他人做得到的,你也同样做得到。
★《不拿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读美文库)》:梦在青春在。一本心灵成长之书,写给困惑迷茫焦躁不安的年轻人。
★微信微博热议话题,300+公众号疯狂转载,单篇阅读量30000+,点赞5000+。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敢和别人不一样,靠自己去成功。
★经营你的长处,发现你的优势,清醒思考,明智行动,内心强大不迷茫。
★在动荡纷乱的世界里,你要明白:
◎你的长处能成就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
◎如果你没有成功,检查一下你是否站在优点的基础上。
◎不断练习发挥优点,必臻完美。
◎如果你有信心完成,并且真的完成了,可能是因为你原来就拥有这份能力。
◎相信这句话:其他人做得到的,你也同样做得到。
唤醒沉睡的优势与潜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哥?赫胥勒说得好:“编撰20世纪历史时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令人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自身的人类从未开发的巨大潜能。”
古希腊特尔斐神庙中的碑铭上镌刻着几个大字——“认识自我”,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认为这几个大字“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当人类把身心投向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中,往往遗忘了这一古训。
人类用极大的精力和代价研究外部世界,大到浩翰无垠的宇宙,小到细菌、夸克、顶夸克,可是却没有很好地关注自身的潜能。与人类大力投入对外部世界的研究相比,人类对自身潜能实在是太漠不关心了!人的潜能开发不仅最为根本、最为重要,而且人的潜能极其巨大,哪怕是作出杰出成就的人“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人类拥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潜能,但是这些巨大潜能都处于沉睡状态,远远没能得到开发、利用。一方面,潜能无比巨大,另一方面,潜能开发十分容易。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可以立即见效。
有一家炼钢厂分厂的工人总是完不成定额。该厂经理不管用好言好语鼓励工人,还是想方设法劝告他们,甚至骂他们,用开除威胁他们,但是都没有效。
总厂厂长斯切魏伯来了,他在白天班快要放工时问工人:“你们今天白班炼了几炉?”
“6炉。”
他二话没说,拿起粉笔在地板上写了一个“6”就离开了。
夜班工人来了,看见地板上有了“6”字,就问白班的工人是什么意思。
“今天斯切魏伯来这里,他问我们今天炼了几炉,我们告诉他6炉,于是他用粉笔写了个‘6’字。”
第二天早晨,斯切魏伯再到这个炼钢厂来了,夜班工人把“6”字擦掉了,写了个“7”字。
白班工人看见夜班工人在地板上写了个大“7”字,他们想赶过夜班,就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到了交班时,他们竟写上了个“10”。
就这样,一班胜过一班。在极短的时间里,这个原来生产落后的炼钢厂比总厂的任何一个分厂的生产都要好!
就是一个小小的数字,就能够把潜能轻而易举地开发出来!
在体育上,人们为了挑战体能极限,为了那0.001秒、0.001米殚精竭虑。科学发明层出不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可是在人的潜能开发上,人们却固步自封!人类何等聪明,又何等愚蠢!
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我们只运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恶劣的习惯糟蹋掉了。
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伟大取决于能力,我们人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发挥出这些潜在的优势,那么人人都能比现在的自己伟大百倍、千倍。可悲的是,千千万万的人都从未认真地审视自身的潜能,从未意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
不要说“我的能力有限”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
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
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折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
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在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自我设限”。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时刻,因而划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化为有限的成就。
如果你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来改进自己的生活。
许多人其实应更为成功,但我们在生活中自我设限太多,不敢主动出击,明明具有某方面的优势,但惧怕失败,处在观、等、望状态,结果时不待我,等到想要出击时,时机已过,自己的优势已荡然无存了。因为人们太安于现状,太不重视优势的发挥,以致总是取得的比想到的要少得多。
有个农夫展览一个形同水瓶的南瓜,参观的人见了都啧啧称奇,追问是用什么方法种的。
农夫解释说:“当南瓜拇指般大小时,我便用水瓶罩着它,一旦它把瓶口的空间占满,便停止生长了。”
人也是这样,自我设限,就是把自己关在心中的樊笼,就像水瓶罩住的南瓜一样,等于是放弃给自己成长的机会,不敢相信自己的潜能与优势,这样成功当然有限。
标定自己是何种人——“我一向都是这样,那就是我的本性”,这种态度会加强你的惰性,阻碍成长。因为我们容易把“自我描述”当作自己不求改变的辩护理由;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你固持一个荒谬的观念:如果做不好,就不要做。而不是找到优点,用优势出击去赢得成功。
一旦你标定了自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否认自我。一个人必须去遵守标签上的自我定义时,自我就不存在了。他们不去向这些借口以及其背后的自毁性想法挑战,却只是接受它们,承认自己一直是如此,终将带来自毁。
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逃避某些事,或掩饰人格上的缺陷,总可以用“我一直这样”来为自己辩解。事实上,这些定义用了多次以后,经由心智进入潜意识,你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这样,到那时候,你似乎定了型,以后的日子好像注定就是这样了。这样长久下去,只会导致你更不相信自己所拥有的潜能和优势,从而平庸处世,平淡一生,毫无建树。为了不使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就要敢于用优势出击,相信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无论何时,你一旦出现那些“逃避”的用语,马上大声纠正自己。
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
把“我没办法”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变”;
把“我一向是这样”改成“我要力求改变”;
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以前那是我的本性”。
任何妨碍成长的“我怎样怎样”,均可改为“我选择怎样怎样”。
不要做一个困兽,冲出自制的樊笼,作一只翱翔的飞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