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介绍了作者对人、对中医、对养生方面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是作者20余年学医的心血之作。本书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医学,人体和养生方面错误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自己在养生方面的成就,真情地写出来,将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关键点指出来,让人们明白没病时应该怎么养生,疾病初期应该如何应对。
本书从思想角度阐释如何养生,如何保持健康:想健康就必须转变观念。这也是本书与其他养生类书籍的不同之处。无论是为了了解养生知识来阅读,还是馈赠亲友,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想首先要跟大家道歉,因为我接下来的话可能不好听,可能刺耳,可能会颠覆你们的“三观”。但请相信我,相信我所说的话是苦口的良药,是逆耳的忠言!我发自内心希望你们都能身体健康,都能开心快乐地长活于世,希望你们人人都能成为神
医,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绝顶高手!请记住:能改变你的不健康状况的永远都是你自己!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序》中说:“唯名利是务。”只此五个字,便高度概括了众生的追求: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名逐利的终结果如何?有谁心满意足、幸福康?(对于那些通过自己的善良、勤劳、努力、正道得到的名利,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属于厚德载物、以德配位、以德配财!与之相反就是德不配位、德不配财!)有多少人为了追寻
所谓的名利,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肮脏龌龊,做了很多坏事,结果殃及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不由得发问,你追求到了什么?如果你还不能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自我觉悟,那么等着你的就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就是不断地衰老以及与疾病的无休止纠缠。我学习中医20 多年,我常常在思考“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和人大的区别是什么”。一直在医书中苦苦找寻,却一直困惑,直到3 年前我读了老子的《道德经》,我深深地震撼了,犹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我觉得自己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也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改善身体的状况,解除疾病的折磨。那么现在就是回答“人为什么会生病”“人和人大的区别是什么”的时候了。人为什么会生病?人生病就是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的错误行为,对身体点滴伤害的不断积累造成的!其实,人身体的病易治,思想的病难医,错误的思想必然指引你步入歧途,一错再错。思想的病不医治,身体是不会彻底康复的。这就是我想要做的:医治你的思想!这也就是我给本书起名的用意:想健康,须转念!想健康就必须转变观念。不进行深刻反省和剖析,不转变自己的观念,那么你想要的健康就会与你渐行渐远!如果你能及时转变观念,深刻地去认识和了解自己,深刻反思己过,那么我想健康已经在向你招手。我衷心地希望我写的书能帮助大家在身体的困境中逆袭成功!
滕则羽,男,生于1973年2月24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医学高等学校,主修中医。毕业后在沈阳军区联勤通信卫生队工作,后转到大连武警医院外科。从医多年,有丰富的医学经验。
/1 请转变思想
/4 养生入门
/19 病因概述
/30 寒毒总论
/35 海马崩毒法
/40 关于上火
/50 厨房即是药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4
关于脊柱 /68
关于手 /72
关于出汗 /81
关于运动 /87
关于睡觉 /98
女生保健 /106
小儿保健 /126
后记 /150
在我学习医学的日子里,我对张仲景的《伤寒论·序》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非常钦佩,我也想拥有他们那样的医术,但我更希望自己首先拥有他们那样的医德。所以我学医的目标逐渐明确:让人们不为看病而烦心、而破费,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再有更高层次的想法就是让人人都能健康长寿。我想这也是中医本源的目的和初衷吧。中医重要的其实是医德,没有好的医德怕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精髓。言归正传,正如我在序中所写的,我通过学医发现,其实人身体的病易治,思想的病难医!错误的思想必然指引你步入歧途,一错再错。此时,你想问的恐怕是:我有什么错误思想呢?《扁鹊见蔡桓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扁鹊可是公认的名医啊!好的中医确实可以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而蔡桓公他认同扁鹊吗?终结果如何呢?扁鹊跑了,蔡桓公死了!那么你说蔡桓公是不是思想有疾。现在你还敢像蔡桓公一样说“寡人无疾”吗?
《黄帝内经》说: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其次医病。其实,国家也是掌控在人的手中的。《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这说明了人的重要性。而中医的本质就是研究人的,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生命科学、自然科学。那么中医要如何医治思想之疾呢?因为难,我们就不去想如何医治,如何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吗?请大家不要忘记“医道同源”的说法,用普通的中医医术医治不了,不等于中医就没有办法,千万不要将中医理解得狭隘了。我们古老的中医研究的是人的自然规律——“道法自然”。学习中医的人光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是不够的,若不读道家经典《道德经》,不深刻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便难以有质的提高和飞跃。
那么既然普通的中医医术医治不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聪明的读者已然有了答案: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无非都是自己内心的反映,所以医治思想之疾重要的是向内心求之,明心见性;明理悟道,是老子和《道德经》的中心思想。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道”是一切的本源,所以我说老子的思想及其伟大的《道德经》是治疗思想之疾的仙丹妙药。当然,老子的思想还有《道德经》的精妙绝不仅仅是我说的妙用,天下美、尊贵的言辞都不足以形容老子,都不足
以形容《道德经》的高妙。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老子还说:“不道早已。”所以要想治愈思想的病症,就要充分认识和深刻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