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领导”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拥有非常强大“领袖气质”的企业经
营者。
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斯蒂夫·乔布斯、软银的孙正义等
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丰田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如果是不了解丰田的人,肯定找不出这样的人吧。
确实,对于丰田来说,并没有领袖气质极强的企业经营者。
因为丰田不将员工当做“成本”,而是当做“人才”来对待。
1960年代的丰田还只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
丰田从日本各地招聘了很多刚刚中学毕业的年轻人。
把这些年轻人当做自己孩子的丰田的经营者们,不管发生什么
事情都绝对不会辞退员工。
所以,丰田将每一位员工都当成“家人”,并不拘泥于一时的
结果,而是“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培育人才”,并且形成了这样的
企业文化像这样的“大家庭主义”,正是将员工看做“人才”的丰田的
原点。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之下,社长与员工之间的差异,只是“职责
分担”的区别而已。
丰田的主角,是每一个在现场工作的员工,而社长的职责就是
彻底地为员工们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工作,更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
环境。
曾经在丰田的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海稻良光(OJT解决方
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样说道“丰田虽然没有充满领袖气质的
经营者,但在生产现场却有很多充满个人魅力的主角级人才”。
“在丰田的工作现场有‘班长’‘组长’‘工长’等领导,他
们作为团队的核心带领组织前进。这些人就是丰田真正的领导。而
丰田之所以能够连续不断地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正是由于拥有‘用
更长远的眼光来培育人才’的企业文化。”
每个人都带着领导的自觉进行工作
每一个在现场的员工,都将“5S”“改善”“问题解决”等方
法作为自己的工作基础,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高效地生产出具有极
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丰田的员工们通过现场的工作牢牢地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自己
工作的附加价值。然后,他们会作为领导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传给下
一代。就这样,丰田确立了一代一代培养现场领导的方法。
这一系列的过程,在实现员工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使公司不断
地成长。
“我只是一个小员工。”
“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工作很轻松。”
在丰田绝对不会听到这样的话。
因为只是被动地工作,无法提高工作的附加价值。
就算没有管理职务的头衔,但只要有一名部下或者一个后辈,
也必须发挥出自己的领导能力,一旦接到项目时立刻能够成为一名
优秀的领导。为了能够在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每个人都必须成为领导。
带着“自己是领导”的自觉来对待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
要的。
02
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
在丰田,经常要求员工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比如班长,不能站在上司组长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组长的
上司工长的立场上看问题。组长的话要站在工长的上司科长的立场上看问题。总之关键在于要站在比自己现在的位置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
OJT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海稻良光以前就经常听到上司这样说。
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海稻在丰田的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当听到上司对他说“请站在人事科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
比如,当公司内部出现人事变动的时候。
如果只是事务性地告诉对方科长“你们科的A先生要调到别的科
去”,那么对方肯定很难接受。尤其A先生作为一名优秀员工的时候
更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自己只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
也必须以“自己是人事科长”的态度进行工作,否则无法使对方接
受这个人事变动。
如果站在科长的立场上,就可以通过“人事变动后部门应该如
何调整”“A先生作为候补干部应该如何培养”等中长期的视角,来
说服对方科长接受公司的人事变动。
“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对于工作的改善也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那么做出的改善只能停留在现
状的延长线上。最终不管怎么看都只能觉得“再也没有任何改善的
余地了”。
但是,如果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之前的看法就会发生彻
底的改变,产生出崭新的想法。
比如在思考“生产效率提高2倍”“不良率降低为零”“准备工
作的时间减半”等3~5年后的目标时,如果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思考改
善方案,进展会意外地顺利。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员工,那就站在科长的立场上思考工作。
如果你是科长,就站在部长的立场上思考工作。如果你站在“上司
的上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上司为什么会给你安排这样
的工作,上司存在怎样的问题意识。如果你能够时刻意识到“科长
的话会做出怎样的判断”“部长的话会有怎样的烦恼”之类的问
题,那么你做出的工作一定会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不仅在公司内部,在接待客户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能够站在
比自己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可以极大地改善工作成果。
我们经常听到“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虽然这种说法
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却并不全面。
只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并不能够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
应该站在比顾客更高的立场上思考,然后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与顾客
交流。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立场,才能够提供出令顾客满意的商品
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