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的最佳读物!精选中国文化的奠基典籍,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孝经》《荀子》《老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孙子兵法》《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撷取中华文明的智慧菁句共900句,由当代著名国学大家精心注释翻译,深入浅出,言简意深,适合想要入门国学及关注古代圣贤智慧的读者。修心性、窥世道,治家国,尽在这一本书。
00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上经·乾·象传》。
【大意】天的运行刚健强劲,君子因此而不断地自我奋发图强。
002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出处】《周易·上经·泰·彖传》。
【大意】天地阴阳交合而万物的生养之道通畅,君臣上下交合而人们的思想意识协同。
003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出处】《周易·上经·泰·九三》。
【注释】陂(pō):倾斜不平。复:往复、回复。
【大意】平地无不化险坡,去者无不重回复。
004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出处】《周易·上经·乾·文言》。
【大意】居于上位而不骄傲,居于下位而不忧愁。
005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出处】《周易·上经·乾·文言》。
【大意】同类的声音相互应和,同样的气质相互求合。
006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出处】《周易·上经·乾·文言》。
【大意】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辨道理,凭着宽广的胸怀居于适当的位置,用仁爱的心地施于一切的行为。
007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处】《周易·上经·乾·文言》。
【大意】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因此而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008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出处】《周易·上经·坤·文言》。
【大意】修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祸殃。
009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出处】《周易·上经·贲·彖传》。
【注释】止:达到。时变:四时变化。
【大意】刚健与柔美交相错杂,这是上天的文采;文章灿烂而达到礼义,这是人类的文采。观察上天的文采,可以知晓四时变化的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采,可以推行促成天下的教化。
010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出处】《周易·下经·恒·九三》。
【注释】恒:长久。
【大意】不能长久地保持美德,就会承受别人施加的羞辱。
《大学》(部分)
0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00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003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004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005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大众,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的品性为根本。
006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该重视的不去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去重视,这样不分轻重缓急却想做好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00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008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内心的真诚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保持谨慎。
009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010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出处】《礼记·大学》。
【大意】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母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中庸》(部分)
00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修明大道而推广叫做教。
002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中,是天下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天下人都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003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
004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君子与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005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006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君子的道,开始于夫妻之间,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007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008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巴结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怨恨了。
009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010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治理政事的关键在于用人;要想得到适用的人才在于领导者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