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已出版20多卷。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旨在全面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和历程,深入研究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 重大问题,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以及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以系统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成 就、经验与教训,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无锡》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中的一卷。全书分为历史篇、专题篇、展望篇三部分,介绍了无锡市的历史沿革、规划建设、功能布局的变迁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彰显了无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无锡优秀的人文精神,详细记录了无锡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对探索和实践具有无锡特点的城市化道路提出了深入思考,描绘了无锡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序
城市是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中心,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与生俱来的气质。无锡,就是一座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江南名城。
无锡,是山水之城。大自然赋予了无锡丰富的山水资源,这里山水相依,钟灵毓秀。北有滚滚东流的长江,南有浩浩汤汤的太湖,太湖东翼是绵延逶迤的锡惠山区,北翼是翠屏环抱的嶂群峰,湖中屹立着烟雨缥缈的马迹山区。无锡之西南有重峦叠嶂的宜兴山区,腹地平原则点缀着碧如翠螺的阳山、鸿山、胶山、定山、顾山,并交织着密似蛛网的湖荡河流,还有宛若锦带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古人诗曰:“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就是对无锡山水的生动写照。千百年来,无锡的山水绵绵不绝地滋润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无锡,是文化之城。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南奔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筑城立国,号称“勾吴”。泰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开创了泽被江南的吴文化,无锡由此成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无锡这片文化沃土孕育出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巨匠。如古代的陶朱公范蠡,举案齐眉的梁鸿和孟光,画家顾恺之、倪瓒、王绂,千古奇人徐霞客,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四国公使薛福成等。近代无锡更是群英荟萃,以秦邦宪、陆定一为代表的革命家,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工商实业家,以陈翰笙、孙冶方、薛暮桥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华蘅芳、周培源、钱伟长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唐文治、高阳、蒋南翔为代表的教育家,以刘半农、钱穆、钱锺书为代表的文学家,以徐悲鸿、刘天华、华彦钧、程及为代表的艺术家等等,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据统计,中国两院院士中无锡籍人就达八十余名。无锡因此而有了“书画之乡”、“民乐之乡”、“教授之乡”、“院士之乡”、“经济学家摇篮”等美誉。还有无锡的紫砂、泥人、锡剧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古迹文物、五大历史街区、十大古村落以及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无锡城市文化的闪亮名片。
无锡,是创业之城。近代,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从1895年第一家近代企业——业勤纱厂创办,到1937年抗战前夕,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无锡从一个普通江南小县,一跃成为全国六大工商强市之一,工业生产总值列全国第三,产业工人数仅次于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最早完成了跨时代的转型,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创业高地。荣德生、荣宗敬,杨宗濂、杨宗瀚,薛南溟、薛寿萱,唐滋镇、唐殿镇以及周舜卿、王禹卿、祝大椿、杨翰西等一大批民族工商实业家,以他们成功的创业实践,共同成就了无锡工商经济的百年繁华,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建立后,“实业兴邦”的理念引领着无锡经济不断创出新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后期,无锡敏锐地抓住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历史机遇,大胆探索,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经济体——乡镇企业,被誉为引领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使无锡当仁不让成为中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无锡进而通过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设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成为现代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并举的国内重要经济中心城市。
无锡,是活力之城。近现代以来,无锡素以充满活力、善于创新而著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无锡不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很快成为中国东部经济重镇,经济总量、综合竞争力持续多年跻身全国和全省前列。在2005年无锡就率先达到江苏省发布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要求,并积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探索。近年来,无锡加快了转型发展,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旅游度假胜地,推进人才集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全市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微电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未来无锡的城市之光。
无锡,是希望之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不仅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而且城镇化深入推进,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经过多轮规划建设,无锡的城市规模和综合功能实现了大幅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协调并进,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江苏省前列。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围绕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无锡再扬发展的风帆,将全力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实践,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无锡,这颗太湖明珠,必将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无锡》课题组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