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毕业三年后你混得怎么样?”的回答中,作者讲述自己辞职从零开始学习厨艺的经历,获赞12000+。
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对职业、生活、爱情与个人成长,有自己独到的领悟,鼓励人们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带给人积极的治愈力量。文字优美暖心,真挚动人,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并对年轻人对职业、生活、成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鼓舞和引导作用。
周小雨,美少女甜品师,广告策划人。自幼听话懂事,是一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工作后,小雨做了一件人生中“不乖”的事——辞去月薪过万的工作,放下一切学习厨艺,在众多羡慕与不解的目光下,经历无数压力与努力,终于实现成为五星级酒店甜品师的梦想。
作者在个人公众号“小雨厨房”中与读者分享美食的治愈力量、年轻人的心态与成长感悟,是一位常常引发年轻人共鸣的深夜知音人。
梦想,一颗诱人的糖果
北京告诉你,应该更有影响力。
上海告诉你,应该更有钱。
广州告诉你,应该更多机会。
香港告诉你,应该更时尚。
成都告诉你,应该更会生活。
大理告诉你,应该更加自由。
我们选择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我们。当然,这些有时候只是被人为升华和刻意放大的意义。往往留在一座城市,仅仅是因为那里的烤鸭、小笼包、肠粉、虾饺、火锅、羊肉串好吃得让人难以忘记而已。
大家总爱像汪峰一样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特别认真地想了一下,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其实特别简单,只要三个字就够了:吃,不胖。结果我的好朋友们都说,你啊,那是不吃,胖。所以,你看,理想是骨感的,而现实呢,是丰满的。
前几天我脑袋上要做个小手术,医生说,你要剃头发。我哭天喊地死活不肯。
他说,那你要美还是要命?
我说,当然是要美啊。
可是最后还是认怂地剪掉了一大把头发。
手术前,我问医生,我会晕过去吗?
他说,你以为你是Windows 98吗?这又不是全身麻醉,放心吧,你会意识清醒的。
果然,开刀的时候,我都能清晰地听到医生和护士谈笑风生。而我内心却是充满了恐惧,万一要是癌症怎么办,我还有哪些遗憾?我的梦想都实现了吗?躺在手术台上的这段时间里,一边听着脑袋上的手术刀咔嚓咔嚓的声音,一边飞快地回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
大概是小学二年级,我在类似《小小作家》之类的儿童刊物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音乐家》。这听起来让人万分困扰,音乐家是个什么鬼?要怎么才能当?回忆了半天我当年的思路。最后想起来是那时候在学琴,因而知道了许多外国作曲家,他们的名字写出来都特别特别长,所以能用来凑字数吧。长大之后想明白了,我永远都当不了音乐家或是作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作天作地作死的普通人。
除了小学生稚嫩的几百字作文之外,“梦想”二字的第二轮大规模出现,大概就是在创业者的PPT封面上。它是漂洋过海的糖衣金箔,是穹顶之上的彩色玻璃,是风陵渡口的三枚银针,更是令无数年轻的航海家们前赴后继的百慕大三角。
我们总是有那么多梦想,也总是想着改变自己。比如说,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暴饮暴食、最后一次吃冰激凌,从明天开始一定过午不食好好减肥。但是,最后一次,真的是世界上最不值得相信的一句话。因为永远还会有下一次。然后循环陷入汹涌的失望和内疚之中。也许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总是觉得足够完美才值得被爱。
但是,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也不能少吃一口就变成瘦子啊。
很早以前我也喜欢走捷径,比如找熟人帮忙、偷懒、拖延、耍小聪明。但是,我慢慢领会了一个人生要义,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捷径。投机取巧本身就是一件更加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然后,我逐渐放弃了宏大的梦想,放弃了只争朝夕的心思,而是循规蹈矩又愚笨地去做每一件小事情,坦然拥抱生活中的那些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