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译的《夏倍上校(傅雷译讽刺小说集)》收 录了法国*名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三篇讽刺小说,*名 翻译家傅雷译,行文流畅,文笔传神。在《夏倍上校 》中,妻子为了虚荣、金钱、地位,不惜指丈夫为冒 名顶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奥诺丽纳》中,奥诺 丽纳因为追求想入非非的爱情,对人生抱着不可能的 奢望,终于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亚尔培·萨伐 龙》则描写了一位年轻律师在湖边爱上已婚意大利公 主的故事。每则小说都有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 强烈对比,正人君子与牛鬼蛇神杂然并列,令人读后 有啼笑皆非之感。
夏倍上校
一 诉讼代理人的事务所
二 谈判
三 养老院
奥诺丽纳
一 法国人怎样地不喜欢旅行
二 一幅兼有意大利与法国风味的画
三 一个总领事的谜
四 伯爵夫人
五 社会的解剖
六 神甫的主意
七 一个青年人的画像
八 一所老屋子
九 一幅肖像
一〇 年轻的老人
一一 无人知道的内心的斗争
一二 坚固的友谊
一三 幕启以前的讯号
一四 枢密会议中的一场辩论
一五 泄露秘密
一六 一位国务部长的自白
一七 门当户对而又情投意合的亲事
一八 一股可怕而正当的痴情
一九 一个异想天开的丈夫
二〇 尝试失败了
二一 一个古怪的提议
二二 开始行动
二三 一幅速写
二四 第一次会面是怎么结束的
二五 奥诺丽纳的樊笼
二六 论女性的工作
二七 奥诺丽纳的一段自白
二八 一语伤人
二九 挑战
三〇 揭晓
三一 一封信
三二 青年人的感想与已婚的人的感想
三三 教会的告诫
三四 复信
三五 可怜的莫利斯
三六 徒有其名的团圆
三七 奥诺丽纳最后的叹息
三八 两个结局
三九 一个问题
四〇 最后一句话
亚尔培·萨伐龙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夏倍上校:傅雷译讽刺小说集》:
“哎唷!咱们的老卡列克又来了!”
这样大惊小怪嚷着的是一个小职员,在一般事务所中被称为跳沟的。他把身子靠着窗口,狼吞虎咽地啃着一块面包,挖出些瓤搓成一个丸子,有心开玩笑,从撑开了一半的窗里摔出去,摔得那么准,面包丸不但打中了一个陌生人的帽子,还跳起来,跳到差不多和窗子一般高。陌生人刚在楼下穿过天井。天井的所在地是维维安纳街上诉讼代理人但尔维先生住的屋子。
首席帮办正在那里核一笔账,停下来说:“喂,西蒙宁,别跟人捣乱;要不然我把你赶出去了。不管当事人怎么穷,到底也是个人!”
凡是当跳沟的,通常都和西蒙宁那样是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在事务所里特别受首席帮办管辖。除了上书记官那儿送公文,向法院递状子以外,还得替首席帮办当差,带送情书什么的。他的习气跟巴黎的顽童一样,将来又是靠打官司这一行吃饭的:
永远不哀怜人,一味地撒野,不守规矩,常常编些小调,喜欢挖苦人,又贪心,又懒惰。可是这一类的小职员大半都有一个住在六层楼上的老母,一家两口就靠他每月挣的三四十法郎度日。“他要是个人,干吗你们叫他做老卡列克呢?”西蒙宁的神气活像一个小学生抓住老师的错儿。
说完他又吃着面包跟乳饼,把半边肩头靠在窗框上;因为他像街车上的马似的站着歇息,提着一条腿,把靴尖抵着另一条腿。
叫作高特夏的第三帮办正在随念随写,拟一份状子的底稿,由第四帮办写着正本,两个新来的内地人写着副本。这时高特夏恰好在状子里发挥议论,忽然停下来轻轻地说道:“这怪物,咱们怎么样耍他一下才好呢?”
然后又把他的腹稿念下去:
“……但以路易十八陛下之仁德睿智……(喂,写正本的台洛希学士,十八俩字不能用阿拉伯字!)……自重掌大政以后,即深知……(深知什么呢,这大滑头?)……深知天帝所赋予之使命!……(加惊叹号,后面加六点。法院里还有相当的宗教信仰,大概天帝二字还看得下去吧),故圣虑所及,欲对于为祸惨烈的大革命时期之牺牲者首先予以补偿,——此点鉴于颁布诏书之日期即可证明,将不少忠实臣下(不少两字一定使法院里的人看了得意的)被充公而未曾标卖之产业,不论其是否归入公产,抑归入王上之普通产业或特殊产业,或拨归公共机关,一律发还;吾人不揣冒昧,敢断言此乃颁布于一八××年之圣谕之真意所在……”
念到这里,高特夏对三个职员说:“等会儿,这要命的句子把我的纸填满了。”他用舌头舐了舐纸角预备把厚厚的公文纸翻过来。“喂,你们要开玩笑的话,只消告诉他,说咱们的东家要半夜里二三点钟才接见当事人,看这老坏蛋来不来。”
然后高特夏把那没结束的句子念下去:“颁布于一八……(你们赶上没有?)”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