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浪漫主义巨匠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生死搏斗场面。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在郭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
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是贯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他的创作期非常长,长达60年以上,其作品包括诗歌26卷、小说20卷、剧本12卷、哲理论著21卷,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以及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非常辉煌的文化遗产。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则是他经典的代表作。 1827年,雨果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与《(克伦威尔>;序言》,其中,《序言》被称之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在雨果的文学论著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1830年他根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了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战古典主义的胜利。
罗国林,1941年生,湖南常宁人,翻译家、文学编辑。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国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被公认为吉奥诺专家,译著有20多种。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过译员和译审,参与创办《法语学习》杂志,对翻译理论也颇有研究。
第一部分 在海上
第一章 索德莱林子
第二章 克莱摩尔号巡航舰
第三章 阿尔马洛
第四章 泰尔马克
第二部分 在巴黎
第一章 西穆尔登
第二章 孔雀街的小酒店
第三章 国民公会
第三部分 在旺代
第一章 旺代
第二章 三个孩子
第三章 圣巴托罗缪惨案
第四章 母亲
第五章 魔鬼心里的上帝
第六章 胜利之后的斗争
第七章 封建与革命
《九三年》:
索德莱林子是悲剧的发生地。就是在这座林子里,从1792年11月起,内战开始了种种罪行。残暴的瘸腿穆斯克东,就是从这座阴森森的密林里出去的。这里发生的杀人罪行之多,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什么地方比这座林子更可怖,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步步深入。
遍地鲜花盛开,瑟瑟抖动的树枝像墙壁一样包围着他们,树梢上扑下来阵阵爽人的凉意;树叶间漏下的阳光,点点洒落在绿色的阴影上面;到处生长的菖兰,沼泽鸢尾,草地水仙,预告明媚春光的雏菊的小花,还有番红花等等,织成厚厚的植物地毯,上面点缀着一丛丛苔藓,形态各异,有像毛毛虫的,有像星星的。士兵们轻轻地拨开灌木丛,悄无声息地一步步向前搜索。鸟儿在刺刀上空啁啾鸣啭。
过去和平时期,人们常常在索德莱林子里“围什笆”,即夜间猎鸟;现在这里进行的是猎人。
整个林子全是桦树、山毛榉和橡树;平坦的地面长满苔藓和厚厚的杂草,人行走在上面,没有什么响声;见不到小径,即使有,也是一小段就不见了;到处是乱蓬蓬的枸骨叶冬青,野李树,蕨草,密麻麻的芒柄花和高大的荆棘,十步之外就看不见人。
不时有鹭鸶或水鸡从树枝间飞过,表明附近是沼泽。
士兵们向前走着,冒险地向前走着,心里惴惴不安,害怕遇到他们搜索的人。
他们不时见到扎过营的痕迹:焦黄的地面,踩倒的草,扎成十字架的木棍,血迹斑斑的树枝。这里有人烧过饭,做过弥撒,包扎过伤员。可是,打这里经过的人早已无影无踪。他们去哪里了?也许逃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也许就藏在附近,手里攥着火枪。林子里看上去根本没有人。全营上下更加小心。树林里越来越荒僻,就越要高度警惕。一个人也没见到,就更让人担心会遇到什么人。他们搜索的可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林子。
很可能遇到伏击。
三十名投弹兵独立组成尖兵队,由一位中士带领,与全营主力拉开相当大的距离,走在最前边。随军的女酒倌也在他们的行列里。女酒倌们都喜欢随尖兵队一起行动。这当然要冒危险,但可以开眼界。好奇心是女性勇敢无畏的一种表现形式。
突然间,这一小队尖兵紧张起来,就像猎人走近野兽巢穴时一样。他们似乎听见一丛灌木里传来喘气声,而且似乎看见那丛灌木的树枝动了动。士兵们相互打手势。
尖兵们在完成这类侦察和搜索任务时,是用不着军官指挥的,而会自动完成该完成的事情。
不到一分钟,有动静的地方就给包围了。所有枪口形成一个包围圈对准了它。士兵们手指扣住扳机,从四面八方瞄准了黑乎乎的树丛中心,只等中士一声令下就一齐扫射。
这时,女酒倌大着胆子朝树丛里面张望,在中士正要喊“开火”的刹那间,她叫道:“慢!”她冲进灌木丛,士兵们跟在她后面。
树丛里果然有人。
在树丛最稠密处,一个烧炭窑形成的圆形空地的边缘,有一个树枝搭成的洞,一个枝叶筑成的房间,里面覆盖着苔藓的地面上,坐着一个女人,胸前一个婴儿正在吃奶,膝盖上搁着两个睡熟的孩子金发蓬松的脑袋。
这就是伏兵。
“你在这里干什么?”女酒倌问道。那女人抬起头。
女酒倌怒气冲冲加一句:“待在这里面,你疯了吗?”随即又补充一句:“差点儿连命都没了!”接着,她回头对士兵们说:“是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