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是卡夫卡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小说描写了主人公K为自己证明清白、洗刷罪名尝试各种努力而最终徒劳的故事。K本是一位本分的银行职员,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辜,与律师一起向法院申诉,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这是官僚制度下的司法机构对K的“审判”,法院是个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他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在有罪推论的前提下,加之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K最后在采石场被无情地处决。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20世纪初重要的作家,与乔伊斯、布鲁斯特等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短篇《审判》、《诉讼》、《变形记》等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不朽的声誉。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晚季的布拉格,父亲是个因勤劳获致中产阶层的犹太商人,个性刚毅、严酷,卡夫卡深感其父的压抑,性格优柔寡断,小说所描写的对象多为底层不知姓名的人物,他们深受帝国官僚体制的挤压,内心充满孤独、恐惧、迷惘与不安,情节多支离破碎,深刻反映了帝国末季的社会矛盾及众生世相,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之作。卡夫卡曾三次订婚而又三次解除婚约,一生又曾与多个女性发生恋爱。凡此种种情感经历,都在他的书信、日记中留下深刻印记,并使他的散文创作颇多一波三折、委婉深致的情愫。
一、被捕
二、和格鲁巴赫太太的谈话,然后和毕斯特纳小姐谈话
三、初审
四、在空荡荡的审讯室中——大学生——办公室
五、打手
六、K的叔叔——莱妮
七、律师——工厂主——画家
八、商人布洛克——解聘律师
九、在教堂里
十、结尾
《审判/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她会不会把手伸给我?监督官没有和我握手。
”他想,同时不像过去一样地打量着这个女人。她站起身来,因为他也站起来了,她有点局促不安,因为K说的她不完全明白。但是由于这种拘束,她说了一些她根本不想说而且在这种场合根本不合适的话:“您别真的把这事看得很严重,K先生。”她带着哭腔说,自然忘记了握手。“我想,我没有把它看得很严重。”K说。他突然觉得疲倦,明白这个女人的赞同没什么用。
在门口他还问:“毕斯特纳小姐在家吗?”“不在。”格鲁巴赫太太说,在枯燥的回答中,她微笑着表示迟到的、理智的同情,“她在剧院,您找她有什么事吗?用不用我给您转达什么?”“哦,我只是想跟她说几句话。”“可惜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回来;如果她去剧院,一般回来很晚。”“这完全无所谓,”K说着已经低头转向门口想走了,“我只想对她说声抱歉,今天我用了她的房间。”“这用不着,K先生,您考虑的太周到了,毕斯特纳小姐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她从早晨出去还没回家呢,您自己看见了,一切又都收拾好了。”说着她打开毕斯特纳小姐的房门。“谢谢,我相信。”K说,但是接着他还是走向敞开的屋门。月光静静地照在昏暗的屋子里。在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内,确实一切都归了位,内衣也不再挂在窗户的把手上。床上的垫子看来高得出奇,有一部分被月光照着。“毕斯特纳小姐经常很晚回家?”K看着格鲁巴赫太太说,好像她有回答的责任。“就像年轻人一样!”格鲁巴赫太太有些抱歉地说。“当然,当然,”K说,“但是可能也太过分了。”“可能是的。”格鲁巴赫太太说,“您说得多对呀,K先生,也许甚至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如此。我肯定不想说毕斯特纳小姐的坏话,她是一个可爱的好姑娘,善良、正派、精明、勤快,我对这些很看重,但是有一点是真的,她应该更自尊、更稳重点。这个月里我就在偏僻的街道上两次看见她和不同的男人在一起。我觉得很尴尬,我向仁慈的上帝发誓。这事我只和您,K先生讲,但是也不排除,我也和毕斯特纳小姐本人谈谈。再说使我产生疑心的也不止这一件事。”“您完全弄错了。”K生气地说,几乎都无法掩饰他的愤怒,“顺带说一句,您显然也误解了我对毕斯特纳小姐的看法,不是那个意思。我甚至坦率地警告您,别对毕斯特纳小姐说什么,您完全弄错了,我很了解毕斯特纳小姐,您说的没有一点儿是真的。当然也许我管得太多了,我不想阻止您,您想说什么就跟她说吧。晚安。
”“K先生,”格鲁巴赫太太恳求,追赶K一直到他的门口,他已经把门打开了,“我根本不想和毕斯特纳小姐说话,自然先前还想继续观察她,我只是信任您,说了我知道的。这总是为每一个房客的利益考虑的,假如要保持公寓的纯洁的话,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意思。”“清白!”从门缝传出K的喊声,“假如您要保持公寓的清白的话,您必须先和我解除租约。”然后他砰地一声把门使劲关上,不再理会轻轻的敲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