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香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丛书:说唐》是从隋末晚期农民起义写起一直写到唐王李世民率众豪杰平定割据势力,登基称帝为止,详细叙述了瓦岗寨众好汉聚义反隋、辅唐开国的故事,展示了那场轰轰烈烈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跌宕、动乱的时代。全书以瓦岗寨好汉的聚义为核心,设计了许多悬念迭起的气氛,细述了许多气势磅礴的战斗场景,塑造了许多生龙活虎、颇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如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徐茂公、罗成等等。他们中有下层市贫、捕差马夫,有位居要位的勋戚贵胄、功臣名将,还有绿林好汉、浪迹江湖的豪侠义士,不同的出身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因志趣相投,信仰一致,义无反顾聚集在反隋大旗下,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农民起义反隋统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得民心。同时也宣告了隋朝统治者行将灭亡的命运。
本系列丛书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用通俗的语言,将政治军事、王朝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事件,铺陈、敷演成完整的故事,让读者通过相对浅显的文字、完整的故事了解历史。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书香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丛书:说唐》:
宇文述道:“大王,那第一件:皇后虽不深喜东宫,然还在两便;必须大王做个苦肉计,动皇后之怜,激皇后之怒,以坚其心。第二件:须要一位亲信大臣,言语足以取信于上,平日间进些谗言,临期一力撺掇。这便是中外夹攻,万无一失。第三件:废斥东宫,是件大事,若没罪恶,怎好废斥?须是买他一个亲信,要他首发。无事认有事,小事认大事,有了此证见,他自分辩不得。大王行了这三件事,即不怕他不废。”晋王道:“我自准备,只要足下为我谋之,他日功成,富贵共享。”正是:巧计欲移云掩日,欲谋致令腊回春。
自此晋王不惜资财,从朝中宰相起,下至僚属,俱有厚赠馈送,宫中宦官世侍,皆赏重赐,只有唐公说人臣不敢私交,不受晋王礼物。
时有大理寺卿杨约,乃越公杨素之弟,却与宇文述是厚交好友。一日,宇文述往拜杨约。
将奇珍异宝,许多礼物送上。杨约把礼物看了,问道:“仁兄这礼物从何处得来?小弟从未尝见这等异宝。”字文述道:“弟乃武夫,如何有这些宝贝?此是晋王有求于兄,故托弟送上。”杨约道:“晋王之物,弟如何敢领?”宇文述道:“仁兄且收入,还有一场大富贵送与令兄,肯容纳否?”杨约道:“请教。”宇文述道:“仁兄知东宫不欲于令兄久矣!他日得登大位,自有所用的臣,岂肯使令兄专权乎?况权高招谮,今之低首于昆玉之下者,安知他日不危及贤昆玉乎?今幸东宫失德,主上久有废立之心,若贤昆玉在主上面前肯进言语,废东宫而立晋王,则晋王当铭于肺腑,才算得永远悠久的富贵。仁兄以为何如?”杨约道:“兄言固是,但废立是件大事,容弟回舍与家兄图之。”言讫,宇文述辞去。
到次日,杨约来见杨素,假作愁容,杨素忙问为了何故,杨约道:“前日东宫护卫苏孝慈道:‘兄长过傲太子,太子道,必杀此老贼。’我愁兄长者,恐遭危耳!”杨素道:“他怎奈何我?”杨约道:“太子乃将来人主,若有不测,身命所系,岂可不作深虑?”杨素道:“据你意思,还是谢位避他?还是改心顺他?”杨约道:“谢位失势,顺他不能释怨。只有废他,更立一人,不惟免祸,还有大功。”杨素抚掌道:“不料你有此奇谋,出我意外。”杨约道:“这事若行,宜速不宜迟,若太子一旦用事,祸无日矣!”杨素点头会意。
于是杨素在隋主面前,说晋王好,东宫歹。一齐搬将出来。隋主十分听信,皇后亦为晋王所惑,她认晋王为孝顺,时时进些谗言,使太子如坐针毡。宇文述又打听东宫有个幸臣,唤作姬戚,与段达相厚。
宇文述将金宝托段达买嘱姬戚,要伺②太子动静。自此积毁成山,晋王又每日与张衡谋士将玩好之物百般地献进后宫,孝顺皇后,欲使母子离心,按下不表。
且说靠山王杨林,统兵五万,直抵冀州。那领兵前来攻打冀州的大将罗艺,字廉庵,父名允刚,乃北齐驾下勋爵。北齐因他功高望重,远封在燕山,世袭燕公。罗允刚中年早丧,罗艺少年,就袭了燕公之职。他为人刚勇异常,一生耿介,能使一杆滚银枪。夫人秦氏,乃亲军护卫秦旭之女,结发二十载,并无所出,甚是忧闷。其时罗艺闻杨林兵破马鸣关,秦旭父子尽忠死节,夫人一哭几绝。后闻杨坚篡位,灭了周主,罗艺得了此报,正欲复仇,遂起兵十万,进犯河北冀州等处。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忽报隋主着杨林领兵五万前来,罗艺一闻此报,添兵镇守冀州,遂领兵前来迎敌。
且说那杨林的先锋,乃是四太保张开,七太保纪曾,二人正行,忽报罗艺兵马挡住去路。张开闻报,飞马向前,见阵前一员大将,面如满月,髯须甚美。
张开知是罗艺,便举手中丈八蛇矛,分心就刺。罗艺挺枪来迎。战不数合,罗艺逼开蛇矛,扯起银花锏打来,正中后心,张开吐血伏鞍而走。纪曾大怒,举斧劈来,罗艺回马便走,纪曾在后追赶,罗艺看得亲切,将坐骑一磕,那马忽失前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