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爱德华•勒维的小说合集,有《自杀》《自画像》两部作品。《自杀》使用第二人称“你”叙事,讲述了二十年前,童年时期的朋友自杀的事件,并以此用碎片化的生活细节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展开对朋友的回忆。如果说《自杀》是作者无法与外部世界和解的结果,那么《自画像》则是一个开端:无法与自己和解。小说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涉及“我”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喜好、厌恶等等,是一张试图穷尽自我描绘的清单。
有关“自杀和文学”关系,也曾引起过许多学者的关注。王德威在那篇著名的《诗人之死》的论文里,提到三岛由纪夫的剖腹之死时曾说,“作家自毁的前叙述可以当作他们自毁前的预演,而他们实际的自杀则堪称为一种终极叙事。缺少了这一终极叙事,作家的文学世界就无法克竟全功。”爱德华-勒维显然刻意实践了这一点。这也是这本《自杀》在今天看来,充满了如此深意的原因。如果说《自杀》是作者无法与外部世界和解的结果,那么《自画像》则是一个开端:无法与自己和解。
爱德华•勒维(1965-2007),法国作家、艺术家、摄影师。这是一位很特殊的作家,他毕业于法国精英ESSEC高等经济商学院,却自学成才走上了艺术之路。自1991年开始钟情于抽象画,1995年,印度的两个月之旅回国后,决定放弃绘画,焚毁了自己的几乎所有画作,开始涉足摄影。先后出版了三本摄影集《恐慌》(2002)、《复原》(2003)、《假象》(2006),并为很多杂志提供摄影作品。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7部作品,包括《自画像》、《日记》、《著作》、《虚构》、《自杀》等。
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语言朴实,情感真实,淡淡的悲怆凄凉跃然纸上;特殊的句子结构,犹如“碎片的组合”,被称为“文学立体派”。勒维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其作品内容本身的影响,他的写作风格称为一种新的风格的研究对象。法国作家Nicolas Bouyssi研究勒维的书籍《刻板印象的美学:读爱德华•勒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