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志愿服务的概念、发展历程、政策法规、内容、对象、类型、参与主体、资金筹措、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几个角度对国内外志愿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及对国内两种规模最最有影响力、最特殊的志愿服务类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主要是以湖北省志愿服务为对象的研究。
金小红,女,1978年生于湖北荆州市。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几年,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4本,出版学术专著2本。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社会活动多项。被推选为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犯罪社会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访学于台湾中正大学,在犯罪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实现了两岸合作研究的计划。
目录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篇(1)
国内外志愿服务的研究与政策实践(3)
一、国外志愿服务的体系(3)
二、国内志愿服务的体系(9)
三、国外志愿服务对国内志愿服务的借鉴意义(23)
第二部分现状篇(27)
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现状的总体统计分析(29)
一、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总数(29)
二、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具体分布情况(29)
三、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的主要领域(30)
四、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33)
五、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35)
六、基于地区差异的分析(38)
第三部分评估篇(43)
湖北省两个示范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评估(45)
一、基于问卷调查的评估分析:定量分析(45)
二、基于深度访谈的分析评估:定性分析(69)
第四部分问题篇(83)
一、实践中志愿服务总体问题(85)
二、湖北省调查中的问题(93)
第五部分政策建议篇(99)
构建志愿服务发展的全局对策(101)
一、宏观层面(101)
二、微观层面(108)
目录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志愿服务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基于湖北省地方志愿服务调查的建议(111)
一、青年志愿者服务系统的运行机制(111)
二、政策性建议(112)
三、区域化模式选择(118)
第六部分学理分析篇(125)
专题一志愿服务精神异化逻辑(127)
一、导论(127)
二、研究意义(128)
三、关于志愿精神的研究综述(129)
四、志愿服务精神的现实逻辑主体(133)
五、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践现状分析(137)
六、社会工作视角培养志愿精神(148)
七、总结与反思(153)
专题二青年志愿者服务系统的结构功能变迁
——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分析(154)
一、理论视角及相关概念(154)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系统的功能错位(157)
三、青年志愿者服务系统结构功能错位的原因分析(165)
四、基于AGIL模式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系统的理想模型(169)
附录(175)
附录A志愿者访谈提纲(177)
附录B志愿服务对象访谈提纲(179)
附录C志愿服务组织访谈提纲(181)
附录D志愿服务协同部门访谈(182)
附录E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对象调查问卷(183)
附录F湖北省团委志愿者服务调查问卷(188)
参考文献(197)
后记(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