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者,仁也。
仁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核心观念,由仁推衍出义、礼、智、信这一系统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求仁是传统中国社会赋予人的基本而又理想的要求。
以仁为中心的系统的价值观是自然世界的模本,木、金、火、水、土对应着仁、义、礼、智、信。从自然到观念到践履,传统中国社会建构起独特的求仁模型,引导所有的社会成员直面人生中的各种挑战,顺天理,行正道。
何无梦著的《顺受其正(传统中国社会的求仁模型)》以现代科学的建模思维,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求仁模型。
人者,仁也。仁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核心观念,由仁推衍出义、礼、智、信这一系统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求仁是传统中国社会赋予人的基本而又理想的要求。以仁为中心的系统的价值观是自然世界的模本,木、金、火、水、土对应着仁、义、礼、智、信。从自然到观念到践履,传统中国社会建构起独特的求仁模型,引导所有的社会成员直面人生中的各种挑战,顺天理,行正道。本书以现代科学的建模思维,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求仁模型。
何无梦,浙江长兴人,1988年生于浙江杭州。先后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环境研究系(2011,BA)、纽约大学经济学系(2013,MA),现为杜克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政策博士生。
序 刘永翔
引言:传统中国的求仁模型
第YI章 总论
第YI节 求仁模型的定义
第二节 求仁模型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求仁模型的有效性
第四节 求仁模型的文化意义
第二章 干支体系
第YI节 天干和地支的时空属性
第二节 气的分化和流转
第三节 天干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地支藏天干的人元模型
第五节 地支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月令的作用
第三章 干支体系的次模型
第YI节 次模型概述
第二节 主体
第三节 资源与财富
第四节 责任与义务
第五节 行动与付出
第六节 教育与学习
第七节 案例研究
第四章 求仁模型的体用与格局
第YI节 求仁模型的主要参数
第二节 参数的体用之分
第三节 参数的格局
第四节 定格局和取用技法
第五节 取用的现实意义
结语: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以任铁樵为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