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充满了对生活的探索和质疑,他们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特别需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它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为起点,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在本书中,我们探讨了青少年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讨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现状和相关政策,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探索中国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道路。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和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二:一是市场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既产生出多样化的福利服务的需求,又为专业的福利服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对人的价值的普遍尊重,承认人的个别性,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从社会得到专业服务的权利。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社会需求停留在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上,加之政府包揽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具体事务,所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没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被取消达40年之久。
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渐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持久的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力逐渐增强,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人们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产生出许多更高层次的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而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些需求的满足创造了条件;社会的急剧变革,使得社会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现,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希望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能使社会问题产生的社会动荡降低到**限度;思想禁锢的解除,人的价值的提升,使人们意识到从社会获得高质量的福利服务是自己的基本权利;政府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剥离出来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具体事务,需要有专业化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接。所有这些变化,使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在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教育走在了前头。80年代末,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几所高校率先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90年代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了我国(大陆)**个社会工作与管理系。自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目前约有百十家高校成立了社会工作系或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提出了强烈的社会需求。作为全国**家成立系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深感任务的紧迫和责任的重大。为此应本校以及社会的需求,学院把编写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教材作为重点科研课题列入学院的发展规划,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支持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社会工作与管理系组织专门队伍进行教材编写,每一本教材都是编写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知识的结晶。
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到国外和港台地区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同样得到包括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美国丹佛大学等国外和港台地区高校,以及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香港世界宣明会等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本系列教材得以出版发行,还有赖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
在本系列教材出版发行之际,向所有支持国内社会工作教育事业的人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陆士桢,1947年8月生,曾作为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工作10年,后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辅导员杂志社任干部、副总编辑等职。1989年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先后任少年工作系主任、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青少年的界定
第二节 “青少年”的历史
第三节 青少年的权利
第四节 关于青少年观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要素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第三章 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
第一节 关于青春发育期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
第四章 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生理学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青少年福利和青少年福利政策
第一节 青少年福利的概念与含义
第二节 青少年福利政策
第三节 我国的青少年福利政策
第四节 青少年福利行政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第一节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三节 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况
第七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第一节 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二节 具体、微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几个重点问题
第八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一节 青少年个案工作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工作
第三节 青少年社区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