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参考书(基础模块)(上册)(修订版)》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修订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全书按照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即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为教师提升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提供帮助。每篇课文设置课文分析、教学建议、参考资料和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等板块。同时,书后配有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丰富了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参考书(基础模块)(上册)(修订版)》内容简明、务实,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使用。
第一单元
阅读与欣赏
一 我的母亲
二 好雪片片
三 卖白菜
四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听话与说话(一)
写作
记叙文选材组材
应用文便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
——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自信心的主题活动
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五 我的空中楼阁
六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七 像山那样思考
八 窗前的树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听话与说话(二)
写作
记叙文写景状物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热爱大自然
第三单元
阅读与欣赏
九 哦,香雪
十 项链
十一 荷花淀
十二 一碗清汤荞麦面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自我介绍
写作
记叙文人物描写(片段)
应用文单据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认识自我
第四单元
阅读与欣赏
十三 读书人是幸福人
十四 拿来主义
十五 文艺随笔二篇
十六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电话交谈
写作
记叙文人物描写(篇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好书伴随我成长
——优秀图书推介会
第五单元
阅读与欣赏
十七 爱情诗二首
十八 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
十九 永远的蝴蝶
二十 在桥边
……
第六单元
查看全部↓
作者将小与大、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地上的与天上的比照着写,不仅写出了小屋周围环境的优美,而且不失诙谐幽默。末句将天上美丽的云霞比作“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新颖奇特,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层次(第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满山皆树,满园皆花,又“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写小屋富于变化的光线,作者说它既有“科学的时间性”,又有“浪漫的文学性”。前者是指光线准确无误地按照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后者是喻光线的明暗、色彩富于变化。
第三层次(第13-14自然段),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小屋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它与外界的交通只有一条山路,小屋是“我”出外、归来的起点和终点,山路连接的是快乐幸福。
第四层次(第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与白天的清晰相反,夜晚的小屋是“朦胧的”。山上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淡了”,使“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也幻化成“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了。这“空中楼阁”不必养鸟,无须挂画,因为它就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至此,作者热爱与享受自然的美好情怀表露无遗,点明了题意。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1.多角度描写
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交代小屋的位置,是站在山外以仰角描绘出一幅远景。交代小屋的背景,先是站在离小屋不远的地方(即文中的“近看”),以平视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有屋有树的全景;然后“换个角度”,远远地站在山下,以仰视的角度描绘远景。写小屋的“领土”(包括花园和小路),是站在院内,以俯视的角度看眼前的近景或特写;写“领空”则是以仰角写眺望到的远景。写光线变化,是站在山外,在不同的时间定点观察同一景物的远景。写出入的交通要道,是移动镜头,或摇向左,或摇向右。写夜景,则是或俯或仰,忽上忽下,时近时远,变化多端。
2.虚实结合
本文在第一部分侧重对景物进行实写,从全景和局部、远景和近景之中写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衬托出小屋之美。第二部分对小屋周围的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景物的描写,更多地融入作者主观的感受,比如: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晓的光线变化有其自然规律,但“我”却以为“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车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人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人胜,耐人寻味。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