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随笔是作者在欧洲工作学习期间,游走欧洲各地的记录和观感、心得,更多从文化学和哲学的视角对欧洲文化遗迹、人文竟观景观进行评论。分五部分,即旅游篇、生活篇、教育篇、艺术篇和宗教篇,每篇由系列小文章构成,并辅以精美图片。
本随笔是作者在欧洲工作学习期间,游走欧洲各地的记录和观感、心得,更多从文化的视角对欧洲文化、人文进行评论。分六部分,即旅游篇、生活篇、教育篇、艺术篇、思想篇和宗教篇,每篇由系列小文章构成,并辅以精美图片。本多透视出作者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这样的批判和反思可以起到“恢复”我们阅读当下生活和社会的能力,藉此扩张我们的精神境界。 人生需要梦想,也需要远景,此书就是对这样的梦想和远景的推动。
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美学与文论、庄学、神学美学与诗学研究。曾任《中国美学》主编,现为《文学与图像》执行副主编。工作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欧游心影》目录 60篇 序 一、旅游篇 1、威尼斯的颜色 2、荷兰看花 3、柏林之行的感想 4、柏林墙的倒塌 5、巴黎旅游的感想 6、法国杜埃记 7、法国阿哈斯广场 8、巴黎先贤祠 9、欧洲的交通 10、人在自然前的沉思 二、生活篇 1、法国的饮食 2、法国的农民节 3、西方人的房子观念 4、热爱生活的法国王太太 5、好求知的法国中学老师 6、欧洲的墓地与记忆 7、欧洲城市的情绪 8、心灵的距离 9、中国人在法国的忙碌 10、一战欧洲中的中国劳工 三、教育篇 1、追求快乐还是追求成功 2、重“理”还是重“论” 3、成才还是成材 4、重基础还是重应用 5、西方的个体与中国的集体 6、中英两国的小学生守则 7、西方大学的普及教育 8、重个人体验的国外艺术教育 9、玩耍与人的健康成长 10、法国会考的哲学作文与中国的高考作文 11、现行中国教育体制的缺失 12、人文教育可以量化吗? 四、艺术篇 1、一个追求艺术的民族 2、卢浮宫里的看画者 3、在奥赛博物馆 4、杜尚与现代艺术 5、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差异 6、相遇梵高(一) 7、相遇梵高(二) 8、让我们彼此和解:《属于我们的圣诞节》影评 9、那挽留不住的爱:《情人》电影影评 10、法国的音乐节 11、建筑与思 12、中国画缺什么 五、思想篇 1、左拉的德雷福斯案与西方现代知识分子 2、汉武帝与汉代士人(一) 3、汉武帝与汉代士人(二) 4、密尔对自由的思考 5、儒家的积极自由 6、追求消极自由的庄子 7、关注物质文化的汉学家谢和耐 8、西方的乌托邦 9、中国的桃花源 六、宗教篇 1、宗教对话可能的吗? 2、欧洲信仰衰退的反思 3、信仰、智性与苦难(一) 4、信仰、智性与苦难(二) 5、修院与修女 6、神学家加尔文 7、在圣彼得大教堂 附录一:《圣经》文学与中国化图像——访画家何琦 附录二:《圣经》文学与中国化图像——访画家岛子 附录三:现代绘画向文学的告别——访画家林逸鹏 附录四:新画意与新诗情:访画家沈勤
西方人的房子观念在欧洲,稍微住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西方人与中国人在对待房子上明显存在观念上的差异。
首先是欧洲的房子较好地保留着时间和历史。在我所居住的阿哈斯城市,在其广场上存在着一座相邻的三间房子,这三间房子的建筑风格竟然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一间是保留18世纪建筑风格的,一间是代表19世纪风格的,另一间则是20世纪风格的。西方的房子不仅具有居住的功能,更代表了一种建筑的艺术和凝固的历史。在西方寻找活的传统很容易,通过看保留下来的房子的建筑,就可以辨认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房子,还是洛可可建筑风格的房子,或是现代建筑的房子。
相反,在中国,活的传统如今很难找了。上个世纪以来,中国有两次大的反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建国后尤其文革期间的“破四旧”,作为传统和旧文化时代的代表建筑自然在清算的行列里面。
中国古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曾写信给周恩来,希望不要把历代帝王的庙和牌子砸掉,那是传统文化和凝固历史的一部分,但在追求社会进步的人眼里看来,那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自然在拆除和摧毁的行列里面,自然,旧的、传统的建筑在认为越新越代表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中被扫荡无余。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今天中国又在提倡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但满大街看过去,作为活的传统象征的古建筑和古村落越来越难寻找了。
西方的房子很早就注意到个人的卫生和空间格局。早在古罗马时代,西方的房子就开始用大理石建造,而且已经有公共浴池,条件好一点的富人家中就有私人的卫生间。据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的考证,中国在宋代卫生习惯已很不错,宋代时,现今的杭州地区就拥有较多的公共澡堂,百姓日常已养成定期洗澡的习惯。但比起西方,中国人在卫生的意识和反映这方面意识的建筑构造方面还是落后了上千年。这种意识差距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西方政府规定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你所居住的房子必须有独立的或公共的卫生间和厨房,哪怕你出租给最穷的人,你的房子也必须有卫生间和厨房,否则不允许出租,而且出租房子必须在政府那里登记,房主需为自己所拿到的租金向政府纳税。但在中国,政府没有这样的规定,穷人们常常住在没有独立的或公共的卫生问的房子里,这房子或是自己的,或是租赁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西方人买房子的观念没有中国人强。在阿尔多瓦大学任教的两位法国籍华人学者,一个是教授,月薪三千多欧元,一个是副教授,月薪是二千多欧元。这两位女学者移民法国多年,在法国工作也多年,但她们都没有买房子,一直租房子。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对同行的中国教授来说是不可理解的。今天,中国大学里的教授有二房三房的人太多了,有的教授还嫌二房三房不够多,举债继续买房,甘心成为“房奴”。我曾问过上述两位女学者中的一位,问她为什么不买房?她说为什么要买房?在她看起来,一辈子租房也蛮好的。我说,万一有一天租金涨了,自己租不起呢?若手上拥有一套房子,这样自己就安全多了。她说,法国政府对房租和房价限制得很严,法国是一个高福利的社会,房租和房价涨幅很小,房租价格要向政府备案;另一方面,政府对那些低收入的租房者有租房补贴,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可以申请房租补贴,若每个月的房租是350欧元,政府有可能补贴150-200欧元。接待我的刚研究生毕业的法国小伙子Pieere在阿尔多瓦大学孔子学院工作,月薪1200多欧元,他每月房租280欧元,他也申请到了每个月政府给他的80欧元的房租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