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产生于16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西游记》是一种佛经体,其构思、体裁、情节、表现方法均来自佛经故事,佛经故事大量使用幻想、夸张的构思方式;使用神变、分身、幻化、魔法、异变、离魂、梦游、入冥、升天、游历他界等情节,多用比喻修辞方法。
《西游记》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思维活动空间;第二部分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代去西天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作者吴承恩通过写这样一个故事,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进行了强有力的批评。在《西游记》当中,没有一个称职的皇帝,有的宠幸妖孽,有的盲信妖怪,有的则残暴。故事最后,唐僧师徒到了取经圣地之后,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现实。
《西游记》当中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多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着作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充分地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书中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作者吴承恩通过写这样一个故事,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进行了强有力的批评。
世界文学名著是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精彩浓缩,是全人类的智慧之果。它历经千年淘洗,遗存华章,福及人类;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它是一种文化底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当今社会,天天网游的同学们不知道大仲马、雨果、托尔斯泰、孔子、司马迁为何许人也的大有人在。他们只知道肯德基、麦当劳、超女快男、青春偶像剧之类。我们应当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读点文学名著,背点精华警句,记点先贤名言家训,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有利于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同学们领悟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文学名著阅读是同学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如何用经典名著唤醒天性、唤醒心灵、点燃智慧之灯,又能兼顾同学们学习的现实需要呢?结合当前形势,根据新的教改精神和课程理念,依据当下阅读教学新概念,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特编辑此丛书。本丛书包含世界文学名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古典文学名著三大方面,所选篇目均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标推荐书目。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学习、理解、热爱世界文学名著,全面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质,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文学修养,丰富审美情趣,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本丛书在传统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加有多个辅助阅读的版块,真正实现“新概念、新阅读”:并且融合现代同学们的学习需要,集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创制出一种有益于同学们人格成长与知识扩充的阅读载体。希望本丛书成为同学们喜爱阅读、乐于接受、可资引用的课外读物。
衷心希望本丛书能够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和智慧,成为同学们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体例和内容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以至臻美。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吴承恩出身于一个由书香门第而败落的小商人家庭。一生性情诙谐幽默,又偏爱野史趣话,搜集、阅读了大量的野言稗史。这种爱好和研究,为他后来创作《西游记》奠定了基础。除了小说《西游记》之外,现存吴承恩作品还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续稿》一卷。
相传远古的时候,东胜神洲海外,有个叫傲来国的地方,海中的花果山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块仙石。这天,平静的仙石崩裂,一颗石球滚出来。石球变啊变,砰的一声,一只石猴从里面蹦了出来。
这只石猴很快地找到了伙伴,他们一起吃草木、喝山泉,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一个大热天,他们在溪流中洗澡,猛然看见一道异常漂亮的瀑布。
这群猴子便商量:“要是谁有本事钻进这道瀑布后面,我们就拜他为王。”石猴一听,兴奋地举手:“让我来吧!”说罢,他飞身钻进瀑布,在里面发现一个宽敞的石洞,洞里摆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石锅、石灶。正中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雕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赶紧出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群猴,众猴跟着石猴进了瀑布,猴群一会儿就乱开了,一个个忙着去抢石桌石碗。按照先前的承诺,他们推举石猴为美猴王。
这样,美猴王就带领猴子们在这里居住下来,每天过着游山玩水的逍遥日子。
许多年过去,一天,美猴王正在和群猴欢宴,席间忽然垂下泪来。
众猴不知原因,石猴叹道:“这里的日子虽然逍遥,可是万物有时,总有一天我会死的。”一个老猴走了出来:“大王不必叹息,大王若想长生不老,只要学成佛、仙、神三者之一便能躲过轮回,与天地齐寿。”猴王听完高兴得不行,决定马上下山去寻仙拜佛,以学习长生不老术。他让群猴给他扎了一个木筏。
带着水果就漂洋过海了。
他找啊找,几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他登上一座高山,一阵美妙的歌声飘了过来。猴王循声找去,发现唱歌的是个砍柴的樵夫。
樵夫告诉他这山叫作“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有一个神仙住在里面,人们叫他菩提祖师,要是想学法术,可以找他问一下。
猴王高兴得一蹦而起,他谢过樵夫便往山顶奔去。走了一会儿,他看到一个关着的门洞,猜想那应该就是仙洞。正猜度着,洞门忽然打开,一个俊秀的童子走出来对猴王说:“我家师父正在讲道,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叫我出来相迎,你跟我来吧。”美猴王一进门,见到祖师跪地便拜。祖师问他来自何方,猴王告诉他自己来自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祖师又问他的名字,猴王说:“是一块石头孕育的我,天父地母,没人给我取名字。”祖师听完心中窃喜,笑着说:“你弓着身子就像个吃松果的猢狲,不如你就姓孙吧。”猴王高兴地答道:“好!好!我有姓了,那师父再给我取个名吧!”祖师沉思了一会儿说:“我门中有十二个辈分,你刚好排到第十辈的‘悟’字,不如往后就叫你‘孙悟空’吧,你认为呢?”猴王笑着蹦得老高:“太好了,我有名字了!”悟空开心得不得了,每天与众师兄弟一起学习、修行。闲下来就养花修树、打扫庭院,每件活儿都做得极其认真。
这天祖师坐在高处讲学,看到底下的悟空兴奋地乱笑乱动,就呵斥悟空说:“上课怎么这么没规矩,乱动什么?”悟空连忙解释:“我是认真听讲的,只是听到妙处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还望祖师恕罪!”祖师听了好似想起了什么,问悟空:“你想学什么道呢?是术道还是流道?”悟空摇头不答。“那你想学静道,或是动道?”悟空仍然是摇头。祖师一下子变得很生气:“你这个看不来,那个也不想学,你到这儿来究竟为了什么?”说完,祖师便拿戒尺打了三下悟空的头。随后,背手回屋。
晚上的时候,悟空一个人悄悄起来跑到后门。见门半开着,就侧身进屋,跪到师父的床边安静等候。没多久师父醒了,问悟空来这儿做什么。悟空说:“我知道师父用戒尺打我三下,是叫我三更过来教我法术。”见徒儿如此聪慧,祖师高兴地问悟空:“你想学什么呢?”悟空恭敬地回答:“我一心想学长生之道,恳请师父传授给我,此恩弟子永生不忘!”祖师见悟空态度诚恳,先教授他长生不老的口诀,悟空用心记住了。如此三年过去,祖师陆陆续续教会悟空七十二变,还有筋斗云的用法,现在,他只要一个筋斗,就可以翻越十万八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