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助产培训手册》编者都是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妇产专家及临床一线助产医护人员。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孕期保健与助产士门诊,正常分娩中的助产服务,分娩镇痛与导乐分娩,异常分娩的处理,新生儿护理与高危围产儿识别与处理,分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高危妊娠的分娩期处理,产科适宜技术,分娩期常用药物,产褥期护理,助产伦理与孕产期相关法规指南等。
本手册适合临床一线助产医护人员及相关临床工作者查阅和参考,也是基层医护人员、医学院高年级学生及进修医师必备的参考用书。
适读人群 :临床一线助产医护人员及相关临床工作者、基层医护人员、医学院高年级学生及进修医师。
◎临床产科专家编著
◎面向临床一线助产医护人员
◎突出临床操作,强化临床实用
妊娠和分娩是一个伟大的过程,标志着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助产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和耐心呵护,才能确保母婴安全。助产医护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专业技术要求高,肩负着医护双重责任和母婴两条生命,责任重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逐步完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成为反映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社会关注、媒体凝视、民众期待的社会大环境下,母婴健康和安全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和无痛分娩技术的提高,以及全程责任制助产、导乐陪伴分娩、产程中一对一护理等的推广,无指征的剖宫产率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孕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助产安全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同时,结合产科的新知识和助产专科技术的发展,组织临床相关的助产及医疗护理专家,编写了《实用助产培训手册》,以供临床助产士、医护人员及助产专业学生参考。
本手册从助产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病理妊娠的早期识别及分娩期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孕期保健与助产门诊服务,正常分娩助产服务,分娩镇痛与导乐分娩,异常分娩的处理,分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高危妊娠的分娩期处理,产科常用技术,分娩期常用药物,产褥期处理,助产伦理与孕产期相关法规指南等。本手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点突出分娩期处理和助产技能的讲解。本手册与其他助产类的专业图书相比较,其特色是增加了助产门诊服务、分娩镇痛与导乐分娩、助产伦理与孕产期相关法规指南等内容,提供了更为新颖和全面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助产伦理与孕产期相关法规指南的介绍,可以帮助助产士在病情告知、医患沟通等方面更好地构筑和谐医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临床风险。
《实用助产培训手册》方便读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随时查阅,避免凭印象工作,降低临床风险,提高助产安全,方便实用。希望本手册能够成为对临床助产士和广大医护人员有益的参考书,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全体编者及所在单位、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表诚挚谢意!
《实用助产培训手册》中的内容和编排尽管已经反复修改,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殷切希望使用本手册的同仁给予指正,以便纠正和改进。
编 者
2015年6月6日
查看全部↓
王晨虹,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多年年,现任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学科带头人、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围产医学会委员、深圳市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危重症医学会委员。
陈敦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主任,广东省围产医学会常委、广州市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围产保健组副主任委员、广州市计划生育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第一章绪论00
第二章孕期检查与管理00
第一节妊娠诊断与孕期检查00
一、妊娠诊断00
二、孕期检查与保健00
第二节孕妇健康教育00
第三节助产门诊服务00
第三章正常分娩助产服务0
第一节住院期间产前检查评估0
第二节正常分娩助产服务0
一、正常分娩产程的监护0
二、分娩镇痛0
三、导乐分娩0
四、医疗文书0
第三节安全分娩0
第四章异常分娩0
第一节产力异常0
一、子宫收缩乏力0
二、子宫收缩过强0
第二节产道异常0
一、骨产道异常0
二、软产道异常0
第三节胎位异常0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0
二、胎头高直位0
三、前不均倾位0
四、面先露0
五、臀先露0
六、肩先露0
七、复合先露0
第四节异常产程的诊断与处理0
第五章高危围产儿0
第一节胎儿窘迫0
第二节新生儿窒息复苏0
第六章分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0
第一节胎膜早破0
第二节脐带脱垂0
第三节子宫破裂0
第四节软产道损伤0
第五节产后出血0
第六节子宫内翻0
第七节羊水栓塞0
第八节产科休克0
第九节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0
……
查看全部↓
第四章 异常分娩(abnormal labor)
异常分娩俗称难产。因产力、产道、胎儿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任何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不能适应,而导致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是胎儿从子宫娩出的动力。包括子宫、腹肌及膈肌和肛提肌的收缩力,其中主要是子宫收缩力。产力异常(abnormal uterine action)是子宫收缩力异常的简称,多指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以及极性不正常或者强度、频率有改变。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多见。产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简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简称宫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包括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 子宫收缩乏力
【病因】
1精神因素多发生于产妇精神过于紧张或对分娩怀有恐惧心理,致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影响对宫缩正常调节。多发生于初产妇,尤其是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
2子宫因素子宫壁过度伸展(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子宫纤维失去正常收缩力,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肌瘤等,均能引起宫缩乏力。
3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先露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局部不能引起反射性宫缩,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常见于头盆不称、臀位及横位等。
4药物影响临产后应用大量镇静药、镇痛药以及麻醉药,抑制了宫缩。
5内分泌失调临产后孕妇体内雌激素、前列腺素、催产素不足或孕激素合成过多或分泌减少。乙酰胆碱减少或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均可影响宫缩。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需要肌动蛋白、磷酸化肌浆蛋白及能量供应。子宫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降低、肌浆蛋白轻链激酶及ATP酶不足,均能影响肌细胞收缩,导致宫缩乏力。
6其他临产后,产妇过度疲劳、进食少,或第一产程后期过早使用腹压或膀胱充盈影响胎先露下降等,均可造成宫缩乏力。
【临床表现】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内压力低,<20 kPa(15 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 min。当宫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此种宫缩乏力,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临产早期宫缩正常,但至宫口扩张进入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等头盆不称时。协调性宫缩乏力时由于宫腔内压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不是起自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冲动,子宫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收缩波小而不规律,频率高,节律不协调;宫腔内压力虽高,但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不能使胎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此种宫缩乏力多属原发性宫缩乏力,故需与假临产鉴别。鉴别方法是给予强镇静药哌替啶100 mg肌注。能使宫缩停止者为假临产,不能使宫缩停止者为原发性宫缩乏力。这些产妇往往有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使胎头无法衔接,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潴留;胎儿胎盘循环障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产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扩张早期缓慢或停止扩张,胎先露下降延缓或停止,潜伏期延长。
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mso-font-kerning:1px;" >第五节产后出血0
第六节子宫内翻0
第七节羊水栓塞0
第八节产科休克0
第九节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0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