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论诗话茶缘】
——序诗集《人在草木间》
小时候猜过一个谜语,谜面是“人在草木间”,谜底是一个字——“茶”。
眼前这部名为《人在草木间》的诗集,一看名字就可以想到,这是一部关于茶的诗集。诗集中的诗歌都和茶相关,可以称为“茶诗”。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讲,就是这些关于茶的诗都像是诗中的茶,氤氲着茶的韵味和幽香,像茶一样耐人品鉴,助人雅兴,是地地道道的“诗茶”。
我们兄弟二人都是文化人,也都喜欢喝茶。这样一部关于茶的诗集,对我们自然是格外具有吸引力。更加上这部诗集的作者王国龙先生,也是我们兄弟共同的朋友,所以,细细阅读这部“茶诗”,慢慢品味这些“诗茶”,不亦快哉。
读罢诗集,发表一点读后感自然是义不容辞。要就这些“茶诗”(或“诗茶”)说长道短,那肯定既要说诗,更得说茶。我们兄弟中,说茶是子雍的所长,其不但嗜茶,而且收藏紫砂茶壶,更是陕西茶人联谊会的资深顾问,多年以来,结交茶友,并写过许许多多关于茶的文章。在陕西茶人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子雍曾经把自己即兴撰写的一副对联赠送给联谊会:“饮李白一斗酒笔底诗情骤起;喝卢仝七碗茶腋下清风徐来”。其中有茶、有诗、更有酒,其情可鉴。子秦更多从事和诗歌相关的事情,年轻时专门写诗,退休之后,还在陕西省诗词学会任职。两人一块写这篇文章,说茶说诗,也算是相得益彰,于是欣然为之,举笔成文,求正于诗人和行家里手。
中国是一个茶的国度,关于茶,子雍曾经写道:在历史上被尊为茶圣的唐人陆羽,在他的传世著作《茶经》中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经过上千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茶这么一种植物,在北纬30度左右一个贯通中国东西的所谓产茶黄金地带的神秘区域里,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
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创造了诗歌的历史辉煌。而自古以来,中国的茶和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在《诗经》之中,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需要说明的是,这时,茶还只是诗中的一种草木之名。真正的咏茶诗,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达到全盛。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千古流传,成为茶中之诗魂、诗中之茶韵。历代诗人如白居易、苏轼、陆游、杨万里等等都是“茶诗”大家。历代的咏茶诗词,有如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片永远散发着清幽芬芳的绿色茶苑。
多年来,王国龙先生辛勤耕耘于“茶诗”这一特殊的领域,把属于自己的一片“茶诗”园地打理得郁郁葱葱,精心奉献出这些茶香浓郁、回味悠长的精美“诗茶”。这部《人在草木间》诗集,就是对中华茶诗悠久传统的延续和弘扬,也是对古老的茶文化的一种再造和升华,更是对陕西乃至中国“茶诗”的一份重要贡献。
曾经有人说道,近代以来,以茶入诗者已经很少,广泛流传的佳句更为少见,大家熟知的也不过像毛泽东的“饮茶粤海未能忘”、赵朴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周作人的“请到寒舍喝苦茶”等等。全国如此,陕西的茶诗写作更是十分稀缺,更说不上有人专门去从事茶诗的写作了。
而王国龙诗家多年来以诗咏茶,以诗寄情,一下子推出了如此众多的茶诗,不能不说是诗坛的一大幸事。在这些茶诗之中,氤氲着龙井的清香、普洱的醇厚、乌龙的浓郁以及台湾高山茶的风格别具;就题材广度而言,诗人对茶的咏颂覆盖全国各地之名茶,显示出诗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就诗情诗意而言,这些诗中茶、诗、情浑然一体,自然交融。特别是诗家以现今时代的目光,把对茶的关注投向世界,把国外的名茶也纳入了“茶诗”的范围,极大地扩展了茶诗的范畴和领域,诗人还把现代人的情感和意识注入茶诗,给茶诗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茶诗新风采。
陕茶是中华茶坛的一个重要品牌。子雍曾写道:就拿我们陕西来说吧,这个整体上地处中国北方的省份,也有一大块土地是在秦岭以南,位于北纬30度左右那个神秘的产茶黄金区域里。在陕南的安康、汉中等地区,生产优质茶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只是由于在品牌包装和营销等方面的明显劣势,长时间里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开始转变,绿茶类的紫阳富硒茶和汉中仙毫,都已经在茶叶市场上崭露头角、广受好评。
王国龙诗家关于陕茶的诗作,可以说就是一张陕茶诗体的亮丽名片。在他的诗歌中,陕西传统的名茶如午子仙毫、宁强雀舌等一应俱全,更有汉中仙毫、商南泉茗、安康富硒茶等新名牌。甚至对于陕西出品的苦荞茶、太白药王茶等非正宗的“茶”,也给予倾情咏颂。而对于陕西传统的茯茶,王国龙更是长歌短吟不遗余力。
茯砖茶是陕西茶商发明的一种茶叶加工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西北、西南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生产的原料都来自湖南益阳,茶叶采摘下来以后,用马和骡子运到咸阳,在泾河一带加工。天时、地利、人和汇聚在一起,使茯茶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对此,子雍也曾写到过:(陕西)还有一种有着600多年历史,却在1958年被人为中断生产,近年又重出江湖的属于黑茶类的泾渭茯茶,也已经在省内、省外开始形成气候,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上升态势。
王国龙诗家曾为陕西茯茶写下了一系列美好的诗作,如:《茯茶泾阳行》《共荐丝路茯茶》《古道茶香》《官茶吟》《泾阳茯砖》《砖茶古风吟》等众多的诗作。这些诗作从不同的角度,追忆了茯茶的悠久历史,记述了茯茶的制作工艺,吟咏了茯茶的醇厚茶香,抒发了诗人对茯茶一往情深的情怀。
《人在草木间》的诗章,围绕着茶的主题,咏古颂今,内容丰富,语言凝练,诗意隽永,这样成规模形态出现的茶诗新作,在陕西自然是第一家,填补了陕西在茶诗方面的空白,在全国也十分少见。所以让我们这些既爱茶又爱诗的文化人,分外为之高兴。
下面应该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诗集的作者王国龙先生。王国龙不是专业的诗人,而是一位公职人员,出身军旅,之后从政。但王国龙诗家对茶文化情有独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更是精心研习,悉心领悟。在诗歌艺术上,王国龙先生有很深的素养和造诣,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诗歌的格律对仗等基本技巧,更能注重诗意的提炼和诗情的抒发,写来自然得心应手,佳作连连。除了这些关于茶的诗作,他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章。在商子秦主编的《西安城墙》一书的《文化卷》中,就曾收入过他写的关于西安城墙的诗作,受到行家好评,成为了一位专家型的领导和名副其实的诗人。
在这本《人在草木间》的诗集中,我们更感到了作为领导的王国龙诗家,在弘扬陕西茶文化、发展陕茶事业方面独有的一份责任和担承,他把自己的茶诗和陕茶的宣传、推广密切联系,用诗歌为陕西茶业走进香港、走向世界广而告之,实在是功德无量。
子雍曾在《茶缘》一文中,写到过和王国龙先生的“茶缘”,这种缘分竟然也和诗有关。文中写道,在一次会议上,“王国龙先生的发言得当、凝练,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以朗诵自己一首题为《药王茶》的诗作,颇为浪漫、相当文化地收束了发言。这让也来参加会议并做了精彩发言的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雷涛先生兴奋不已,他立即表示要在《陕西文学界》上发表这首《药王茶》。而我写下上述文字,不过是向读者诸君介绍一下王国龙先生大作的发表背景,并借此强化我们之间的那点儿茶缘。”
人在草木间,意在诗境中,人因茶结缘,心因诗相通。饮茶得福,健康身体;读诗怡情,愉悦心智。让我们一起同享幸福生活、美好人生,这就是我们对有幸读到这本诗集的朋友们的衷心祝福。
商子雍 商子秦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