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英(1897-1942),湖北黄冈人,曾化名张浩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和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堂弟林育南和林彪并称为“林氏三兄弟”。毛泽东亲自为其执绋抬棺,并为其题词“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史料翔实,叙述跌宕起伏,真实再现了林育英工运起家转战南北、探索工人运动新特点、出使赤色职工国际、筹建中央职委的革命事迹,淋漓尽致谱写工人运动的新篇章。其忠心为国的楷模风尚力透纸背。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是反映工运领袖林育英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历史的传记图书,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主要写林育英为中国的工运事业和在解放战争时期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解放后任工人运动学校校长,关心女工和邮电工人,并为工运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第一章 五四觉醒,立志做世界的主人
苦难的青少年时代
五四风暴波及乡间
积极参与共同生活的实验
要做世界的主人
第二章 工运大潮中崭露头角
大冶革命火种的播种人
“打死工贼韩老三”
战斗在长沙
经营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
安源“五一”运动
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血染上海青云路
动员亲属参加革命
第三章 求真务实,战斗在土地革命风暴中
大革命失败以后
“为了党的缘故,死,我也得去!”
支持井冈山的斗争
部署平江起义
慈云寺“出家”
化缘千里,寻找组织
第四章 转战南北,探索工人运动新特点
沪西反帝怒火
指导香港的工运
抵制工运中的“左”倾错误
指导满洲的工运
临危受命组建中共满洲省委
抵制立三路线
狱中斗争
积极组织救援国际职运领袖牛兰夫妇
第五章 出使赤色职工国际,肩负回国重任
出使赤色职工国际
参加起草《八一宣言》
出席共产国际七大
肩负重任回国
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
恢复与莫斯科的电讯联系
推动白区工运的转变
促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
担任援西军政委,肃清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
第六章 出师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石桥誓师
挺进抗日前线
在敌后实施游击战的战略转变
组织工人抗日武装
第七章 筹建中央职委,谱写工人运动新篇
主持职工大队,培训工人干部
筹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出任工人学校校长
从事工运理论著述
根据战时特点指导全国工人运动
关注工人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
培育劳动英雄
关心女工运动和邮工的生活
第八章 公运表率,战士楷模
“工人不是金字招牌,而是实际行动的模范”
“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林育英工运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
1925年8月,黄浦江上桅杆林立,轮船往来如梭。一条从苏联开来的货船缓缓地靠近码头。苏联水手搭好跳板,开始卸货。从船上走下来十几个人,混在码头工人中间。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有的衣着长靴夹克,有的穿一身工人服,很快都消失在喧闹的码头上。其中一个长得又高又壮实如同一尊黑铁塔的工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湿润的混杂着油味的空气,大步地上了岸。他就是刚从苏联东方大学学习结业后回国的林育英。
1925年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全国出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随着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内急需干部,林育英等100多名在苏联学习的同志,于7、8月问陆续回国。
林育英同吴化之等人一起从莫斯科到海参崴,而后搭苏联货船回国。从苏联回来的人都是带了“红帽子”的,船到日本,日本拒绝这些中国人上岸。林育英等很担心到上海后,海关找麻烦。幸好当时北洋军阀忙于内战,海关检查并不严格。
林育英回国后,留在上海,被分配到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参与领导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地下党的工作。
1925年8月28日,林育英出席中共上海区委会议,讨论“九七”运动。1925年9月7日,是俄、英、美、日、德、法、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4周年。为了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定在9月7日前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林育英挥笔起草了关于开展“九七”运动的决议。会议还讨论了组织报告、工农报告、妇女组织改组以及训练班的问题。会议决定由林育英负责训练班的工作,训练上海各级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