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通往非洲的道路
城里狭小的街旁,又高又黑的大门依然紧闭。我按下门铃,敲敲门,又按了按门铃。铃儿没响;一遍又一遍的按下门铃只是一种坚信或失望的本能反应。我坐在法属几内亚的小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出现在这里。我记得这是第一次迷路,看着公共汽车驶过街头的拐角,头上顶着苍白的秋日。
这时一名童仆过来问我是不是要找领事,我说是找领事,他便带我径直走到圣邓斯坦教堂口,上楼来到事务室。我之前收拾行囊,带上那顶从未用过的帐篷、皮下注射器、藏在鞋柜的自动手枪,还有储钱箱里的几袋银币时,全然未想到旅行的开始会是这样。事务室所有人都在准备丰收节;屋里堆满大片装饰用的黄花和西葫芦碎;我不知道哪个是领事。微弱的灯光下,小男孩在黄花中左顾右盼,最终指着在花中弯腰忙活的小姑娘说,“看!就是她,你问她就行啦。”
我踮着脚挤进圣邓斯坦教堂满是花草的房间,感到很不自在,“请问?利比亚领事……”还没等我问完话,她就告诉我了,于是我朝另外一条街道走去。
下午三点,领事馆午饭刚过。狭小的房间里挤着三名工作人员,不知道是什么国籍。领事馆坐落在全新的办公大楼深处,楼面闪闪发光。窗台齐刷刷摆着破旧的电话簿和化学教材。废纸篓上卡一脸盆,有个人在那清洗餐具,油腻的水中漂着模糊不清纤维般的黄色丝线,他从煤气灶中提起一壶热水倒入盘中,然后用布擦干盘子。桌上摆着散乱的包裹,看起来像堆石头,搬运工在门口不断伸进头来,朝地板上接二连三地甩下包裹。这房间就像明亮整洁的街道中临时停靠的破败拖车,让人觉得几个小时后再回到这座闪亮的大楼里,就恐怕会找不着了,哪怕是几个小时的功夫,这拖车也会消失不在。
领事馆的人都很友好。到头来就是付钱的问题;没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利比里亚,倒是许多非洲行家跟我说,利比里亚共和国憎恨外来人。领事馆里,他们偶尔开开家常的玩笑。“打仗前,”大个子说,“我们都不用护照。乱七八糟。而且只能去阿根廷。”他瞥了瞥对面帮我填文件的男子,又开口说道,“如果你要去阿根廷,有时甚至得提前一个月备份指纹,这样伦敦警局才能跟布宜诺斯艾利斯警方打好招呼。世界上所有的无赖都去阿根廷了。”
我仔细端详墙上那一贯空白的地图,只在海岸线和边界上零星点缀着一些村庄和城镇。“你去过利比里亚没?”我问他。
“没,没去过,”他回答道,“我们让他们来我们这里。”
这时那男子在我护照上盖个圆形红章,上面画着利比里亚国徽:一艘三枝桅杆的船、一棵棕榈树、一只空中翱翔的鸽子,写着“热爱自由使我们来到这里”。在这个红章上我签署了“外国人即将入境利比里亚共和国声明”。
我看过利比里亚《移民法》的规定,确信自己有资格进入利比里亚共和国。
我知道,如果被列为移民法禁止入境的人群,就会被驱逐出境或者被逮捕拘留。
于是我郑重宣誓,以上有关本人陈述绝对属实,在利比里亚共和国,我会完全遵守当地法律,支持当地政府机构。
对于利比里亚法律,我只知道除通过利比里亚许可的港口以外,白人禁止通过其他港口入境,除非花大笔钱买个“探索家许可证”。我打算从英属边界进入利比里亚,然后穿过内陆森林直达海岸。我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未必会完全感性地接受天主教条,至少算得上理性的知识分子;我承认礼拜天错过弥撒是一种道德罪过。所以我发现诸如“我郑重宣布”……这种人类心理上的矛盾行为尤为有趣。
我在五月曾读过《英国政府蓝皮书》对利比里亚的介绍:
老鼠数量可以用“群聚”来形容,木房和波形铁皮房是老鼠的群集之地……
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既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黄热病或瘟疫,甚至连黄热病病发的通告也没有,再加上那些毫无医药监管的货船不断抵达利比里亚海岸……
首都蒙罗维亚的大部分蚊子几乎同属一类,而且会传染黄热病毒……
一共烧毁四十一个村庄,总死亡人数一百四十一人,其中六十九名男性,四十五名女性和二十七名儿童……
我还从多方消息打听到,曾经有名男子在萨斯顿附近与侵略军冲突时受伤,想要投降。当时他没有任何武器,并且还在求饶,但是却当着柯尔摩上尉的面被士兵一枪毙命。
士兵悄悄潜入村庄周围的香蕉林,朝小屋里群枪射击。一名刚产下双胞胎的妇女在床上毙命,双胞胎也在士兵纵下的熊熊烈火中身亡……
在有个侵略军经过的村庄里还发现六具烧焦的儿童尸体……
说到这还可以提一下,曾经有一名政治罪犯在新萨斯顿称他曾听到士兵们在高谈阔论用弯刀杀死儿童,然后扔到烈火炎炎的小屋里……
后来我听说戴维斯上校在天普跟帮我打点农场的孩子有冲突,还抓捕虐待皮尔特尔人。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非常害怕……
据称利比里亚内陆地区疾病主要有象皮病、麻风病、雅司病、疟疾、钩虫病、血吸虫病、痢疾、天花和营养不良。利比里亚整个国家只有:在首都蒙罗维亚有两个医生,都是外国人,而且都是私人开业;在费尔斯通种植园有一个医务室;内陆地区只有三四个教会医生……
在首都蒙罗维亚,疟疾病几乎遍地都是……
在其他地方,物价一般都由厂家制定,但是在利比里亚,买家为了私利会强迫卖家底价出售……
如果我们不投降,利比里亚政府就会杀光所有萨斯顿以及克鲁海岸的部落人民。但我们不会回到海岸线,也不会投降,除非英国领事馆从蒙罗维亚发出消息称不会再有战争。那样我们才会回到老萨斯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