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李珣),男,硕士毕业,博士在读,京城某高校办公室工作近6年,平日在办公室被唤作小李。先后在综合、文书、秘书、督查等岗位流转,因深感办公室工作“日绩有余、岁绩不足”,务必需要在事务性工作中注意总结、沉淀和学习,不能迷失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中,遂把业余思索的精力投入到办公室工作研究领域,先后在《秘书工作》《应用写作》《秘书之友》《北京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十余篇业务体会、工作技巧类的文章,还办起了一个名为“办公室的秘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风格独特、管用实在的职场小文章,现在已有数万粉丝。
*章
长袖善舞的艺术
——如何被领导和同事认可
chapter1
秘书工作手记——办公室老江湖的职场心法
002
一、领导正焦急地等待着你的汇报
1.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正题之前,先扯点闲篇。石头觉得,办公室里的工作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被动性,这个和企业做业务很不一样。
假如在企业干销售,工作模式是这样的:老总给你定下每个月5000万元1个亿的销售额,好了,这1个月老板可能都不想再见你了,你上班也好在外边奔波也好,都随你,只要到了月底,你能把工作成绩——也就是销售额拿出来,就万事大吉,立功受奖加官晋爵啥的那是自然,也就是说,业务部门的工作其实是一种目标指引下的主动工作方式。
办公室不一样,办公室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石头啊,来下我办公室,有几个事交代你;石头啊,这会儿没事吧,有个事来办公室我跟你说下;石头啊,马上来办公室,有个事着急你赶紧弄。
也就是说,与业务部门不同,办公室里干的都是领导随时随地交办下来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目标、方法甚至步骤都相对明确和具体,领导手把手给你指出了明道,你一步步把事情落实好就行了,石头管这叫任务规定下的被动工作方式。
在企业,你可能不用经常去打扰老板、说东道西,到了时间,你只要拿出销售额就行。但在办公室,很多人受被动的工作模式影响太
*章长袖善舞的艺术——如何被领导和同事认可
003
大,入戏太深,惯性太强,以至于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活儿明明干得很好,按照领导指示一步步、规规矩矩落实到位了,于是就认为事情已经办完了,一声也不吱,悠然自得地读读书、看看报去了。
几天过去了,领导一个怒气冲冲的电话打过来:你小子怎么搞的,上次交代的事你还没办完?有那么难吗?你一脸不服气:领导,我早就办完了呀,那谁谁满意得很,你凭啥批评我?再说,你当时也没让我完事后给你说啊,我不是怕你忙打扰你吗?!把领导噎得够呛。
石头刚到办公室,刚当上秘书时,也常出这种问题,大事、拿不准的事、难落实的事、领导特别关心的事还能时不时想着跟领导及时汇报,到了发通知、传话、寄东西、送材料这种小事,觉得无关紧要、不足挂齿,反倒懒得再多一句嘴给领导报告进展情况了。
有一次,领导让石头去某单位送一份文件,石头分秒不敢怠慢,火速把材料送到对方手中,又返回办公室,怡然自得地赶起了材料。快到傍晚了,领导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焦虑:石头,材料送到了吗?
我自以为立了大功,满心欢喜地邀功:当然,您一吩咐我马上就去了,送完都回来好长时间了。不曾想领导不但没表扬我,反而怒气冲冲:送到了你怎么不说一声!对方看材料后我还有事要跟对方补充!我一直在等你回话,你太不靠谱了!
说实话,当时石头很委屈,也不理解,明明及时送到了,怎么还挨批评。这种送材料的小事,办了也就办了,还有必要专门跑去跟领导强调吗?好像办了多大的事一样。我不去打扰领导,难道不是替他着想,替他分忧吗?
后来办公室里有了实习生,石头有时会请实习生帮自己做一些杂事。比如,让实习生去寄快递,心里就会老惦记要看到快递回执单;让实习生通知一个会,就老想问问是不是都回复了;让实习生出去接
嘉宾,就老担心有没有按时到,有没有顺利接上。
这时,才逐渐能够体会到领导把工作布置给你之后的心态:领导把事情交给你了,即使是小事,但事实上这件事还是脱离了他的视野和掌控,和他亲自去办是完全不同的,他无从知道办了没有、办到什么程度。此时的领导大概就像在黑夜里转悠摸索的人,焦虑的等待是一种很自然的心态,产生这种焦虑并不是因为他不信任你,而是人性的本能使然。
而你的及时汇报和反馈就像黑夜里灯塔射出的一束光,会让他备感安心甚至欣喜。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同你跟心爱的姑娘表白之后,攥着手机到哪也不愿撒开,时刻期盼姑娘“我愿意”或“你是个好人”的回复一样。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无论领导交办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不是都应该有个回应、有个声响呢?只有你及时地回复、汇报,才能让如热锅上蚂蚁般焦虑的领导放松下来。想通了这一点,石头在办公室工作中,就非常注意确保领导交代的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了,为的就是让领导放心,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材料送到了,石头会发个短信:领导,材料送到对方手中!会议通知到位了,石头会发个短信:领导,明天的会参会部门都已通知完毕,参会人员为×××。用车排好了,石头会发个短信:领导,明天刘师傅去机场接您,他的电话是×××××××××××。机票定好了,石头会发个短信:领导,已按您要求订好机票,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时,从首都T3到成都T2等。
事无巨细,对领导交代的事项一律回复反馈,其实不难,工作量也增加不多。很多办公室人不是不愿意做,而是疏忽了,甚至是为领导考虑,不愿打扰,觉得自己把活儿干好,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然而,事实上,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办的妥帖、完美的小
事,才累积起领导对你完全的信任,*后才换来他放手让你去做大事的信心。
2.你汇报的次数永远少于领导对你的期望
石头的一位领导曾经斩钉截铁地告诉石头一个定律:你汇报的次数,永远少于领导对你的期望。曾经,石头半信半疑,好,你说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我能做到,办完事我集中汇报一次没问题,可你让我刚有点进展,就立马跑去跟领导汇报,这是不是太频繁呢?会不会把领导给弄恶心了呢?
另外,很多办公室人都对有事没事老往领导屋里跑的人比较反感,总觉得跟领导汇报太频繁缺乏自由,感到不被信任、不被尊重,还有溜须拍马的嫌疑。
可是,你有没有站在领导的角度想想,假如你不经常跑去说说,领导如何了解你的工作进度,如何及时给你指派新的任务,或者及时修正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领导都比较看重两样东西:一是他的上司对他的信任;二是他的下属对他的尊重。作为一名领导,判断下属是否尊重他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下属是否经常向他汇报工作,他*怕的事就是部下撇开自己单独飞,这样一来他作为领导的作用和威严往哪里放呢?
前段时间热播的剧集《琅琊榜》里有这么一个细节石头觉得值得琢磨,靖王从外地办事回来,既不是先回家休息准备一番,也不先去给自己的母亲请安,而是进了都城连马都不换,就直奔皇宫给皇上汇报工作,需要汇报事情有那么十万火急吗?其实没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尊重的态度。
心胸宽广、内心强大的领导敢于用人不疑,让你去放手做事,对于下属懒于或因疏忽而很少向其汇报工作也许不太计较,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领导并不多。
领导也是普通人,他们中个别人的思维线路是这样的:不经常来汇报就是没把我放眼里,就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接下来他就会做出各种猜测:这些下属是不是不买我的账?这些下属是不是联合起来架空我?一旦这种猜测成了他的某种认定,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所以,你何必招惹这种麻烦。尽量给领导更多的尊重,有事没事,去找他聊聊;处理公务,*时间报告情况;遇有一些特殊情况,先请示他有什么样的意见和想法,再作决定;出差在外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回单位的*时间先向领导作汇报。这样,你才是一个让人“很放心”的办公室同志呀!
如何培养自己汇报的主动性?石头的一位领导曾告诉石头一个诀窍。他说,首先,要永远把自己的工作当成*重要的,才能把握沟通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其次,对于汇报,永远要保持一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抢着说,追着说,理直气壮地说。
石头觉得,有事没事找领导聊聊的本质在于,领导虽然拥有比你大的权力,但他仍然是个凡人:领导时常众星捧月、门前车水马龙,但他总有单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领导掌握资源、在物质上极大丰富,但他也有无法掌控的人和事,有*珍视的东西。面对领导,有些地方你应该学会柔软,避开坚硬的伤害;而有些地方你又应该强硬,用风骨赢得他的尊重。
3.事要干好,更要会汇报
前面石头说了要及时、多次汇报的事,这是个大的方向,但实际工作中也有一种人,汇报的挺多挺及时,态度没的说,却反而招领导烦:这家伙怎么天天往我这跑,啰里啰唆半天也说不清楚,水平真不行,负分!
这时,可能就是汇报的方式和内容上出了问题。汇报的方式和内容到底有多重要?石头觉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说通俗点、直白点,汇报的本质就是,你只凭借一张嘴,把工作清楚、完整地呈现在领导面前。
工作干完了,很多时候领导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实地察看工作成果,或者,即使能看到成果,也很难全面了解工作的来龙去脉、方法步骤的方方面面,他对工作的印象,大部分只能依靠你来解释、描述,这就是汇报。
当然,你可以说,我干工作不是干给领导看的,我是要做实事,事做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说得没错,但你必须清楚,管理体系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严整系统,讲的就是令行禁止、上行下效,你的工作成果由上级和领导来评判,这是自然而然的、是顺理成章的。
正是由于汇报在工作中的分量之重,很多办公室人甚至喊出了“干得好不如吹得好”这样的口号。放卫星、吹泡泡当然不对,泡泡总有吹破的一天,但是好好汇报,不让我们的扎实工作和突出成绩因汇报不济而埋没,也是应当应分的一件大事。正如一位领导告诫石头的,光说不干肯定不对,光干不说也不好。何为好的汇报?石头觉得出色的汇报应该做到以下几条:
先说结果
汇报工作一般分为阶段性汇报和总结性汇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汇报,领导*想听的都是事情的*终结果,其实就是事情办得到底怎么样了,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
很多人汇报的时候都习惯性地先说出原因、过程,或者把困难说一大堆,再给领导看结果,这样的汇报方式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对结果的重视。要想真正提高工作汇报的效果,首先我们要有果因思维,先汇报结果。如果领导想了解事情的经过,再述说缘由,否则不必过多赘述。
*好有书面材料
有些人习惯两手空空就找到领导汇报,对自己的口才那是相当自信。但石头建议,即使你曾当过*佳辩手,口才奇佳,找领导汇报时,*好也提前准备一下书面材料,好处有四:
一是显得工作扎实细致,拿着书面材料去汇报,容易给人留下“不错,下了一番狠功夫”“对这次汇报很重视”诸如此类的印象,一下子就奠定了汇报的好基调。
二是汇报过程中可以作为指引,有了书面材料作为大纲,就不用担心说着说着逻辑乱了、跑偏了,照着材料一条条一件件讲下来就行。
三是有凭有据,清楚直观。书面材料并不只限于文字材料,照片、设计图、甚至容易携带的实物,都可以带上,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向领导展示工作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