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世纪来华传教士记录的官话方言及其历史演变研,都是当时活生生的汉语口语,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它们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物,保存完好,印刷精美清晰,即使现在读者阅读起来并无障碍。这些西方作者们多受过语言学训练,他们用印欧语的眼光考量汉语,创建汉语的语法体系,设计记音符号系统,对早期北京话语音、词汇、语法面貌的描写要比本土文献更为精准。由于编写出版年代较早,编写者多用自创记音符号标注当时北京话的发音,非常珍贵,但是不同作者自创的记音符号很难如实重新排版,为保存原貌,本卷以影印加导读的形式出版。
“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暨早期北京话文献数字化工程)”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由“早期北京话珍稀文献集成”“早期北京话数据库”和“早期北京话研究书系”三部分组成。“集成”收录从清中叶到民国末年反映早期北京话面貌的珍稀文献并对内容加以整理,“数据库”为研究者分析语料提供便利,“研究书系”是在上述文献和数据库基础上对早期北京话的集中研究,反映了当前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傅多玛(Thomas.C Fulton,1855-1942)生于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Carnmoney, County Antrim)。曾任英国驻盛京(即今辽宁省沈阳市)领事。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文学硕士M.A.,1884年来华。据记载傅多玛于1889年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