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基础化学的教学实际,遵循教材“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原则,根据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编写而成。本书重点阐述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删除与中学化学重叠的部分,适当降低难度,充实专业实例,突出医学专业化学教学的特点。
全书共14章,内容包括溶液化学(溶液、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缓冲溶液、乳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共价键与分子问作用力、配位化合物)、常用分析测试技术(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简介)等。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在提高人类生命质量方面的基础作用,本书适当介绍了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本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儿科、护理、影像、麻醉、口腔、医疗保险等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成人教育相关专业以及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参考使用。
重点突出医学专业化学教学的特点,力求切合教学实际
将化学原理和分析化学知识有机融合,强化基础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乳状液和胶体的有关内容单独成章,以适应有关知识特别是纳米技术在医学中应用日益增加的需要;
有关章节设立了“知识拓展”栏目,以开阔读者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可进行多种组合。适应不同专业、学时的教学要求;
配套:《基础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2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1.3 基础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4 数字的科学表达
1.5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习题
第2章 溶液
2.1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2.1.1 物质的量
2.1.2 物质的量浓度
2.1.3 质量浓度
2.1.4 质量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
第2章 溶液
2.1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系统。溶液可分为固体溶液(如合金)、气体溶液(如空气)和液体溶液。最常见的是液体溶液,其中,最重要的溶剂是水,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是水溶液。
溶液与人体的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转化、代谢废物的排泄等一般在溶液中进行,离开溶液,也就没有生命。在医学检验中,有关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溶液中进行,许多药物要配成溶液使用。因此,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医学科学所必需的。
溶液的浓或稀常用其组成标度来表示。溶液组成标度是用来表示在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量多少的一些物理量。它们的表示方法很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一定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表示;另一类用溶质与溶液(或溶剂)的相对量(比值)表示。这里所指的量可以是质量(m)、物质的量(n)或体积(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