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龙主编的《植物生物技术》内容提要:植物生物技术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本书根据近期该领域发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在编写 过程中,既重视反映基本理论知识,又重视反映该领域新的技术和成果。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有些章节进行了删减,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修改,充分反映了最 新研究进展。全书共分13章,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选择与育种等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读者对生物技术的知识和技术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植物生物技术》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教材,主要用于农林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本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张献龙主编的《植物生物技术》内容介绍:植物生物技术是农林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作物育种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细胞培养、 基因克隆和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各章内容相互衔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循序渐进的感觉。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一、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植物生物技术与农业革命
三、展望与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植物组织培养
第一章 植物细胞培养实验室建设与操作技术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
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置
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
三、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所需的各种设备和用具汇总
第二节 培养基配制
一、培养基成分
二、常用培养基及其特点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离体操作技术
一、玻璃器皿和用具的清洗
二、灭菌和消毒
三、无菌操作技术
四、植物组织无菌培养的一般步骤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胚胎培养
第三章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培养
第四章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
第五章 单倍体细胞培养
第六章 原生质体培养
第七章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第二部分植物基因工程
第八章 植物基因的克隆原理与技术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第十章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和方法
第十一章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及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植物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
第十二章 植物遗传标记与分子标记图谱构建
第十三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彩图
B.非放射性标记物。为了避免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逐渐使用非放射性标记物来制备杂交探针。目前使用的非放射性标记物已有十多种,与放射性探针相比,多数非放射性探针的敏感性较差,但具有稳定性好、分辨力高、检测所需时间短的优点,尤其是不需要放射性防护设备,在安全上大大优于放射性标记探针。
a.生物素:生物素(biotin)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又称为维生素H。其分子中的戊酸羧基经化学修饰可含有各种活性基团,它能与蛋白质、糖、核苷酸、核酸等多种物质发生偶联,从而标记这些物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可通过生物素一抗生物素蛋白的亲和系统检出,也可以通过生物素一抗生物素抗体的免疫系统检出。
生物素是目前非放射性标记物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使用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时,需注意探针纯化时不能用酚抽提,因为结合在探针上的生物素能使DNA进入酚相。
b.地高辛:地高辛(digoxigenin)是一种存在于洋地黄类植物的花和叶子中的类固醇类的半抗原,又称为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其通过一个11个碳原子的连接臂与尿嘧啶核苷酸嘧啶环上的第5个碳原子相连,形成地高辛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地高辛标记的Di9—UTP及Dig—dUTP主要通过酶反应标记RNA及DNA探针。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杂交体的检出是利用抗地高辛抗体与地高辛发生免疫结合,抗地高辛抗体上带有的酶标记可通过酶反应检出。
(2)标记方法。
放射性标记有体内标记法和体外标记法,体内标记依靠活体体内代谢完成,如在培养基中添加3H—胸苷可以使生长在该培养基中的活细胞的DNA被标记。体内标记法受细胞中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标记活性不高。体外标记法不需要活体生物,所得探针放射性比活高。体外标记有化学法和酶法两种。化学法是通过标记物的活性基团与核酸分子中的某种基团发生化学反应而进行标记,标记物直接与核酸分子相连。酶法是先将标记物标记在核苷酸上,然后再通过酶促反应使带标记的核苷酸掺入到核酸序列中,产生核酸探针,常用的酶法有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和随机引物法(random priming),这两种方法均为均一标记。此外还有多核苷酸激酶的末端标记法,为不均一标记。
非放射性标记物的体外标记同样有化学法和酶法,不同标记物使用的化学标记方法不同,常用的还是酶法,先将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素等标记物标记核苷酸,这些非放射标记物标记的核苷酸与放射性同位素32P等标记的核苷酸一样,可按切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以及末端标记法制备成DNA、RNA及寡核苷酸探针,但不能用多核苷酸激酶进行末端标记。